火药如何改变世界,除了战争方面.急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8 12:52:55
火药如何改变世界,除了战争方面.急

火药如何改变世界,除了战争方面.急
火药如何改变世界,除了战争方面.急

火药如何改变世界,除了战争方面.急
从中世纪晚期到近代早期,欧洲存在许多实力差不多的国家,他们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竞争,而同时他们还面临着奥斯曼土耳其的巨大威胁.因此,欧洲在这一时期内的战争异常频繁,各国遭受的战争压力空前巨大.这是使欧洲在军事领域不断推陈出新,发生军事革命的主要根源.其次,13世纪火药和火器的传入对后来欧洲军事变革的发生起到了相当的推动作用;另外,14到17世纪的欧洲正处于一个对一切制度和观念重新思考的时代,这也是各种军事技术、战术及军事制度不断革新的一个重要条件.
一.火药的传播路径
在一般史学家的说法中,认为火药是经蒙古人传入欧洲的(1),而这种说法存在很多疑点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蒙古的三次西征.
第一次西征发生在公元1219年,结束于公元1225年(2).第一次西征,蒙古人只到达中亚一带,并没有跟欧洲有直接的接触.而成吉思汗当时不过是蒙古草原上游牧民族的霸主,文化相当落后,不仅是他而且整个蒙古对火药的认识应该有限,况且草原上没有生产火药的原料.中国当时有宋、金对峙,双方对于火药的管制相当严格,蒙古对火药知道的更少,就别提用于战争了.
第二次西征发生在公元1235年,结束于公元1242年(3).这次西征范围比较广,曾经到达过莫斯科,大败过东欧联军,前锋直逼维也纳近郊,后因窝阔台病逝而班师.当时的蒙古已经灭金并接收华北一带,应该接触过火药,但是要把火药运用于军事需要时间,蒙古人不可能在短期内掌握并应用成熟,而且蒙古人西征战线过长,同时又与南宋作战,不可能得到火药的及时补给;进一步来看,以蒙古人作战时烧杀抢掠的传统来说,即使他们把火药带去,又有多少幸存者能了解火药的配方.
第三次西征是1252年,旭烈兀进攻近东一带,10 年灭木剌和黑衣大食,下巴格达,入叙利亚(4).此时蒙古已跟南宋交战大达10多年,已经基本上掌握了火药的制造和使用,但此时却晚于西方最早的火药记录.此后,蒙古人建立了几个汗国,掌握了东西方的通商要道,说他传播火药过早,但说他传播火器到是也可能的.旭烈兀西征时,征调汉人工匠千余人随征,其中有制造火器的.1260年,旭烈兀占领伊拉克,叙利亚等地,威胁埃及.埃及马木路克苏丹在叙利亚的大马士革以南击溃蒙古军队,大批蒙古兵投降.从此,马木路克获得了火器和制造火器的工匠(5).
另一种说法中,火药是欧洲人自己发明的.在公元9世纪时一个日耳曼的基督教修士基督教修士Berthold Schwartz发明了火药.但是这个说法存在两个问题:其一这完全没有任何实物或文字上的证据,而唯一可以引证的都是15世纪左右的资料,其可靠程度值得怀疑.其二是根据13、14世纪时火药知识在欧洲传播的速度,很难想象如果真的是在9世纪发明的话,会没有人留下记录.目前公认的在西方历史文件中第一次出现火药的记录,是英国修士罗杰放喔?242年左右写的手卷《论艺术与自然的神奇力量》.在这本书中,培根用密语记载了一个火药的配方,以及其引燃爆炸后的特性,译文是:如果你知道其艺术的话,将七份硝石、五份嫩榛树枝和五份硫磺放在一起,你可以造出雷鸣与毁灭(6).在记录中培根并没有说是他的发明,很可能只是他记录下来的而已.至于为何用密语,主要可能是为了逃避教会的注意.因为罗马教会在公元1139年曾经宣布一道教令,禁止讨论或制造作为军事用途的引火配方.
那么火药到底是谁传播的呢?而事实上可能性比较大的胡商,即阿拉伯人.早在八、九世纪时,和医药、炼丹术的知识一起,硝也由中国传到阿拉伯.当时的阿拉伯人称它为"中国雪",而波斯人称它为"中国盐"(7).他们仅知道用硝来治病、冶金和做玻璃.13世纪火药是由商人经印度传入阿拉伯国家的.希腊人通过翻译阿拉伯人的书籍才知道火药.火药武器是通过战争传到阿拉伯国家,成吉思汗西征,蒙古军队使用了火药兵器.公元1260年元世祖的军队在与叙利亚作战中被击溃,阿拉伯人缴获了火箭、毒火罐、火炮、震天雷等火药武器,从而掌握火药武器的制造和使用.阿拉伯人与欧洲的一些国家进行了长期的战争,战争中阿拉伯人使用了火药兵器,例如阿拉伯人进攻西班牙的八沙城时就使用过火药兵器.在与阿拉伯国家的战争中,欧洲人逐步掌握了制造火药和火药兵器的技术.
从1242年欧洲出现最早的火药到1884年无烟火药发明前,欧洲使用的都是阿拉伯人传播过去的黑火药,所以19世纪前一般被称之为黑火药武器时代.
二.早期火药武器
13世纪火药虽已传入欧洲,但迫于教会的压力,一开始它并未受到重视.随着欧洲经济的发展和文艺复兴的展开,一切禁锢的东西都得到了解放.蒙古人的入侵使欧洲人认识到了火药的威力,不过那时的欧洲人同培根一样,还只是把火药当作神奇的东西谈论,但还不知道怎样制造火药,直到希腊人通过翻译阿拉伯人的书籍才知道火药.文艺复兴时期,火药制造技术在欧洲迅速传播,一些工匠开始进行研制火药并仿制出一些早期火器.
欧洲最早出现的火器是火炮,最早关于火炮的记录是1327年的一张图,图上绘有一位骑士正小心翼翼的用一根火热的铁钩去点燃引线,它正对准一扇大门发射一支火箭(8).图中所记录的大炮无论从那方面看都显得十分原始,如果说它的实用价值,顶多能轰倒一扇门,再者就是惊吓一下敌人而已.这于当时使用的火药有关,欧洲人虽然学会了制造火药,但是由于制造工艺差的缘故,生产出的火药质量不高,火药在运输过程中,比较重的硝酸钾沉到了下面,而比较轻的炭则跑到了上面,射击前必须将火药稍稍地重新加以搅和方能使用.另外,在细小的粉末火药颗粒之间缺少足够的空隙,爆炸也就不能充分地进行,这就致使大炮发挥不了它应有的威力.
但是随着火药制造工艺和铸铁技术的发展,这一现象在14世纪末开始得到改善.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特别是1400—1430年这段时期的一系列改进,火炮的性能得到很大提高.从15世纪30年代开始,西欧主要国家已配备火炮.至此,从公元11世纪石筑城堡在西欧得以盛行以来,在进攻与防守的军事平衡中,后者一直占优势,但15世纪30—40年代火炮技术的改善扭转战场上进攻与防守间的平衡,火炮可以在几天内将传统的垂直防御堡垒摧毁.例如在“百年战争”第二阶段的法国,1430年的一次围攻中,大炮对城墙造成如此巨大的破坏,守军不得不投降;而在1433年的另一次围攻中,大炮直接对准了城墙和大门,并严重破坏了它们,许多部位都出现了缺口(9),火炮优势的突出预示着冷兵器正逐渐被淘汰.
15世纪火炮的使用使得昔日不可一视的城池变得不堪一击,为了抵御火炮的攻击,建筑师们想尽办法,所以在后来的一个世纪里城防工事的建筑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早在14世纪60年代时,许多要塞就已经增添了自己的火炮,来封锁或阻隔敌方大炮的射程范围,1381年意大利中部的博洛尼亚在城墙上设置了35门大炮;而尼德兰的梅赫伦则在1372年间,以平均每年14门火炮的速度增扩自己的军火库;勃艮第在1417年拥有13门大炮,1445年已增加到92门(10).除了在城墙上增加火炮外,还增置了炮眼和角楼,有的角楼还被添置到要塞里,而城墙和角楼也全部被加固增厚,使它们能够承受放置在上面的重炮的重量和滚动,同时也能吸收开炮时带来的后坐力.但是这些措施仅是在传统垂直防御体系框架上采取的改动,所以只能延缓大炮弹幕的致命攻击,却不能避免它.以上种种现象表明,一种新的对付大炮的防御体系即将诞生.
真正有效抵御大炮攻击的防御体系直到16世纪才出现.意大利建筑师,莱昂钒⒍吹俚谝桓鲈ぜ稣返姆磁诨鞣āK?5世纪40年代写成的《建筑艺术》只中指出,如果将防御修成锯齿波浪形,防御会更有效(11).15世纪后十年,虽然大多数工事仍按传统设计建造,意大利中部要塞却包括了照固定间隔建造的大角度棱堡,在1515年一个概念中的要塞,奇雅塔韦基亚的帕潘港口要塞,即“大炮要塞”出现了.这是一种专门为对付大炮设计的新的要塞建筑,其实也是大炮的另一种使用方式,火炮可以用来攻城,反之火炮也可用来守城,不过这样一来原来旧的城墙设计就得抛弃,于是欧洲就兴起了一场要塞革命.1530年后法国、西班牙和尼德兰等地纷纷意大利人帮助建造的新工事(12).新防御工事的推广,使战场上进攻与防御之间的平衡再次向后者倾斜.
在火炮盛行的同时,另一种热兵器火枪也出现了.欧洲最早关于火枪的记载是1364年,意大利贾佩鲁军火库的一份清单上记有“500门火炮,一柞长,可持手中,非常漂亮,能射穿仍何盔甲.”最早的图示,大约是1400年,也显示了一种放在木制发射架上的微型“炮” (13).而事实上早期的火枪并没有书中的记载那么完美,起初的火枪,枪管只是简单的夹在一根四至五英尺长的木杆上,操作和使用都不方便,另外由于当时的火药质量差,枪弹爆炸射出后,杀伤力并不大,甚至比不上长弓,所以当时的火枪仍未的到广泛使用.
这一时期的线索比较明朗,首先是火药传入西方,随之而来的是火炮火枪的出现,而火炮轰垮了中世纪的城池并导致了要塞革命,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围绕火药进行的,火炮没有火药便成了哑巴,而要塞没了火药火炮,那么它与中世纪的城堡也就没有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