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一生经历了哪些磨难?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3 19:40:16
托尔斯泰一生经历了哪些磨难?

托尔斯泰一生经历了哪些磨难?
托尔斯泰一生经历了哪些磨难?

托尔斯泰一生经历了哪些磨难?
托尔斯泰人格的高尚是众所周知的,他敢于挑战一切权威:对沙皇也不曾笔下留情:他绝不盲从、迷信,他敢于用批判的眼光审视一切;他敢于坚持自己心中的真理,哪怕为此受到孤立···但他也要有自己的弱点,他的知识和视野受到停滞和落后的俄国乡村生活的局限,自己浑然不觉,这就大大妨碍了他对事物做出正确判断.他对现代科学的发展几乎一无不知,却轻率的把物种起源、光谱分析、镭的本质、数的理论、动物化石等对人类社会有重大意义的研究,统统斥为“无聊”;他根本不理解文艺复兴运动唤醒人们的“自我”意识,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多么重要,所以对米开朗琪罗的作品无动于衷,把莎士比亚贬得一文不值:他体会不到人类为了生存、发展,需要以怎样的毅力去奋斗、去拼搏,以致贝多芬那种充满战斗激情、催人奋发的音乐当做洪水猛兽···总之,他意识不到自己的知识结构的缺憾,往往武断的否定自己不了解的一切.这样的固步自封使他无法通过学习把握较科学的历史观,无法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形成一个较客观、较真实的概念.
  在托尔斯泰的思想体系中,评判事物的唯一标准是“道德”,即爱心、善良和真诚.只要符合他的道德标准,再平庸的作品或人都会受到他的赞扬:而对俄国历史起过重大推动作用的彼得一世,在他眼中便只是一个品质恶劣的小人,至于他改革给俄国所带来的推动作用,他根本不予承认.他曾两度访问欧洲,他欧洲的进步同样不屑一顾,仅仅在巴黎看了一次死刑犯的处决,便宣布“对进步的迷信纯属虚妄”.不错托尔斯泰真诚地希望社会日益完善,对俄国民众的悲惨处境感到怜悯和同情,但他既不满现状,又惧怕社会动荡,他对经济改革心存恐惧,对于任何一种改革社会的主张和企图都深恶痛绝.说到底,他是不愿意他所心爱的封闭式宗教制法制庄园经济受到触动和破坏.因而他对社会的批判无论多么猛烈,都只停留在道德的层面,从未深入到社会根部,他所开具的“济世良方”当然也无助于解决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他那一厢情愿的善良,把一切都简单化了:他相信完善社会的唯一途径,是强化宗教意识,普及道德教育,只要每个人在道德上自我完善,消除一切欲念,人人爱上帝、爱他人,自然就能达到全社会的和谐,实现人类大同.可见托尔斯泰虽则很在就开始研究哲学,却缺乏哲人的睿智.他沉湎于自己的宗教信念.甚至推演出许多偏激、荒谬的观念,诸如婚姻是一种堕落,爱情、婚姻都有违基督教的精神,妨碍了人类理想的实现等等.他的禁欲主义简直比中世纪的人还有过之无不及,但却没有想到,一旦人类无欲无求,社会也就失去了活力.他似乎不曾考虑过,想俄国那样落后的生产方式和低下的生产力水平,大多数人连温饱都难以解决,怎样达到和谐与安定?爱心、真诚和善良固然是永远值得提倡的美德,却解决不了人类生存发展中的根本问题.他更没有想到,社会的发展有其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真正的仁人志士应当认识和顺应客观规律,积极推动社会向前发展,而不是幻想按照自己的乌托邦重新安排社会秩序,甚至牵制和阻扰社会的发展.
  托尔斯泰作为小说家的伟大成就是无可争议的,他是世界文学中巍然屹立的高峰之一.他不仅为读者展示了俄罗斯近代历史的广阔画面,还精彩的描写地谱写了俄罗斯民族之魂,他是欧洲文学中即巴尔扎克后最伟大的塑造形象的大师,创造了俄罗斯文学中最丰富、最壮观的人物画廊······然而他苦心孤诣创立的“爱'的宗教,境遇就不那么辉煌了.我们相信随着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阶段的发展,普遍的博爱精神将逐步成为人类的共同生活准则.但在托尔斯泰生活的时代,这种主张可行性比一百年后的今天更加微弱,因此他作为思想家声名远播,而追随者寥寥.尤其他的“勿抗恶”的主张,在实践中处处碰壁.他屡战屡败.却始终不肯放弃.
  这种精神对今天的我们仍有很深的启迪意义!建议可以看看《名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