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公社的背景、性质、措施、结果及原因、意义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2 10:15:11
巴黎公社的背景、性质、措施、结果及原因、意义

巴黎公社的背景、性质、措施、结果及原因、意义
巴黎公社的背景、性质、措施、结果及原因、意义

巴黎公社的背景、性质、措施、结果及原因、意义
背景
  1.挑起战争
  法国与普鲁士的战争,是于1870年7月由法国拿破仑三世挑起的,结局却是法军惨败.1870年9月2日,被围困在色当的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下令投降,第二帝国也就随着皇帝的投降而崩溃.9月4日,巴黎爆发革命,宣布成立第三共和国.由资产阶级共和派和奥尔良派分子组成的新政府,称为“国防政府”.普鲁士并不满足于皇帝的投降,继续大举进攻法国.9月19日,普军包围巴黎.多年来不断加剧的贫富分化,再加上当前的食物短缺,军队失败,还有普鲁士军队的不断炮轰终于大大激化了社会各界的不满情绪.巴黎市民,特别是工人阶级和下层中产阶级一直以来都希望能建立一个民主共和国.一个比较明确的要求是巴黎应该自治,拥有自己的经选举产生的议会,享有与其它法国小城镇同样的权利,而这一要求一直被政府出于对不法平民的担心而拒绝.一个与此相联系的但不那么明确的愿望是谋求以一种更加公平的甚至是以社会主义的方式来管理国家经济,这些要求汇总起来变成了一句口号:建立一个“社会主义民主共和国”.  1871年1月,围城四个月后,执政的国防政府谋求与新宣告成立的德意志帝国签订停火协定.德国人要求在和平协定里加入一条要让德国军队以凯旋仪式进入巴黎.尽管被围困多日,但许多巴黎市民还是非常愤慨并坚决反对普鲁士人(普鲁士现在已经是新帝国——德意志帝国)以任何仪式宣布对他们的城市的占领.  当时有30万巴黎市民是一个被称作“法国国民自卫军”的市民部队的武装成员,这一部队已极度扩张以协助保卫城市.自卫军选举了他们自己的官员,都是来自于工人阶级,包括激进分子和主张社会主义的领导者.  他们进一步组建了一个自卫军的“中央委员会”,包括爱国主义者和社会主义者,共同保卫巴黎,击败德国人的进攻,并且保卫共和政体,防止帝制复辟,击败在1871年2月举行的一个支持帝制的多数党的选举以组建新的国民大会.
  2.无畏精神
  巴黎人民在失败面前无所 妇女和儿童帮助搬运两门国民自卫军的大炮
  畏惧,并已准备好在德军进城后引发的武装冲突中与敌人血战到底.因此,在德军进入巴黎之前,依靠普通工人的协助,国民自卫军已经设法把一大批大炮(他们认为那是属于他们的资产,因为购买这些大炮的资金有一部分是来自于国家发行的公债)搬离了德军必经之路,把它们保存在一些相对安全的地方.其中一个主要的“大炮公园”就在蒙马特尔高地.  阿道夫·梯也尔,新成立的临时政府的首脑,意识到在目前这种不稳定形势下,中央委员会形成了另一个政治和军事权力的中心.另外,他还担心工人们会用国民自卫军的武器把自己武装起来激怒德国人.
  编辑本段巴黎公社的产生和性质
  巴黎公社的成立
  巴黎公社掌权期间摧毁凯旋柱
  1870年,法国在同普鲁士的战争中遭到惨败,巴黎人民发动起义,推翻了第二帝国的统治,建立了共和国,即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对逼近巴黎的普鲁士军队采取了屈膝投降的态度.1871年2月,同德国(当时普鲁士隶属于德意志的一个邦联国)草签了条约,同意向德国赔款50亿法郎,并割让阿尔萨斯全省和洛林省的一部分给德国.同时,调集军队,准备解除巴黎人民国民自卫军的武装.1871年3月18日凌晨,政府军企图夺取巴黎市内的蒙马特尔高地和梭蒙高地时,被人发现.巴黎人民奋起反击,当晚就占领了城内的战略要地,临时政府总理梯也尔狼狈逃出巴黎,迁往凡尔赛.不久,巴黎公社成立,它是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雏形.巴黎公社的领导人许多是第一国际的成员.
  巴黎公社风采(20张)
  历史意义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它的经验和教训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宝贵财富.公社战士在同强大敌人战斗时表现出来的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将永垂史册.
  巴黎公社是世界上无产阶级武装暴力直接夺取城市政权的第一次尝试.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的学说,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上写下了光辉、伟大而悲壮的一页.  诚然,由于当时的政治经济条件所限,世界范围内的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和大发展的时期,资产阶级正与封建势力做最后阶段的斗争,发生于资本主义大工业初期阶段的这次无产阶级起义无法进行其推翻资本主义统治、实现科学社会主义的愿望.但是,作为一次壮举,它带给我们以教育和反思.它深刻地表明,资本主义社会的民主,只是资产阶级内部的民主,当无产阶级的斗争威胁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安全时,资产阶级会毫不犹豫地把无产阶级投入血泊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