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有关太平天国运动的问题太平天国军在不同时期实行了哪些不同的土地租税政策?是基于什么出发点?这种变化下从所有制方面看,实质是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6 09:57:05
一些有关太平天国运动的问题太平天国军在不同时期实行了哪些不同的土地租税政策?是基于什么出发点?这种变化下从所有制方面看,实质是什么?

一些有关太平天国运动的问题太平天国军在不同时期实行了哪些不同的土地租税政策?是基于什么出发点?这种变化下从所有制方面看,实质是什么?
一些有关太平天国运动的问题
太平天国军在不同时期实行了哪些不同的土地租税政策?是基于什么出发点?
这种变化下从所有制方面看,实质是什么?

一些有关太平天国运动的问题太平天国军在不同时期实行了哪些不同的土地租税政策?是基于什么出发点?这种变化下从所有制方面看,实质是什么?
太平天国时期,农村经济政策是“照旧交粮纳税”和“着佃交粮”并存.参见下文
  “照旧交粮纳税”和“着佃交粮”
  作者:史式
  问:何谓“照旧交粮纳税”?何谓“着佃交粮”?
  答:“照旧交粮纳税”和“着佃交粮”都是太平天国的土地政策.前者是国家允许地主向佃户收租,再由地主向国家完纳钱粮.后者是国家不通过地主而直接向佃户收取钱粮.“照旧交粮纳税”实际上是承认地主的存在,“着佃交粮”则是不承认地主的存在.太平天国同时实行这两种办法,表面上看起来是矛盾的,其实是互相补充的.
  在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耕农并不多,大部份农民没有土地,要佃地主的田来耕种,被称为“佃户”.佃户每年要把所收获的农产品拿出一大部份向地主缴纳,称为“租”.封建政府保护地主收“租”,地主则从所收的“租”中拿出一部份向封建政府完“粮”,也就是缴纳农业税.地主又称业主,因为要向政府完“粮”,所以又被称为“粮户”.佃户交“租”,粮户完“粮”,“租”与“粮”是性质不同的两回事.
  太平天国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定都天京以后,就公布了“耕者有其田”的《天朝田亩制度》,准备按人口平均分田,让全国人民都能“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
  要分田,就需要在分田之先普查户口,丈量土地,但这些工作在战争环境中根本无法进行.
  《天朝田亩制度》要实行而又实行不了,太平军就得不到钱粮收入,庞大的军政费用只好依靠以下三项收入来维持:
  一是攻占城市所得到的库存的金银,粮食,物资.
  二是“打先锋”,没收官绅地主的浮财.
  三是各地人民的“进贡”.
  但这三项收入并不固定,或多或少,或有或无,极不稳定.没有管理经济工作经验的太平天国领袖们在定都天京之初,对于粮食曾经任人搬取,要多少搬多少,但是不久之后发现粮食供应不上,只好按人定量.后来按定量也不够发放了,闹得人人喝粥.石达开到安庆安民,为了开辟粮源,开辟财源,仍向地主收取钱粮,并且设卡收税.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效果不错,于是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三人联名向洪秀全建议:
  “建都天京,兵士日众,宜广积米粮,以充军储而裕国课.弟等细思安徽,江西米粮广有,宜令镇守佐将在彼晓谕良民,照旧交粮纳税.”
  洪秀全批示说:“胞等所议是也,即遣佐将施行.”这就是“照旧交粮纳税”一语的由来.
  如果在太平天国辖区之内,一切照旧,佃户照样交“租”,地主照样完“粮”,那和封建王朝还有什么区别?事实并不如此, “交粮纳税” 虽然 “照旧”,但是“交粮纳税” 的情况并不“照旧”,因为,要让地主收“租”,必须有三个前提:
  一、要有地主存在,如果地主都死了,跑了,即使允许地主收“租”,也无人前来收租.
  二、地主要能收得到“租”,如果农民抗不交租,地主虽想收而不可得.
  三、地主所收的“阻”,其价值一定要高于他向国家所完的“粮”,如果“租”不抵“粮”,或者“租”.“粮”相当,他觉得无利可图,也就不恳再收“租”完“粮”了.
  可是在大平天国辖区内,常常不具备这三个前提:
  一、在封建社会中,大地主大都是官绅,是有“功名”的人物.太平天国把这些人视为“妖”,规定“斩首不留”.因此太平军所到之处,大地主不是被杀,就是逃跑,可以说,在太平天国辖区中,大部份田地的地主都已不复存在.
  二、一些中小地主虽未逃跑,广大佃户受到革命形分的鼓舞,拒不交租,他们也无可奈何.
  三、地主由于收租不易,每每得不偿失,他们一方面向佃户收不到“租”,另一方面却要向太平天国地方政权如数完“粮”,不敢拖欠,往往倾家荡产,叫苦连天,最后只有逃亡.
  因此,在太平天国辖区之内,地主真正能够“照旧”收“租”完“粮”的是太少了. 大部分田地实际上已经有“地”无“主”.落入了佃户手中.对于这些土地.太平天国不得不采取另一种征收农业税的办法,即责令佃户直接把钱粮交给政府.这就是着“佃”交“粮”,也就是“着佃交粮”一语的由来.
  采用“着佃交粮”的办法,大平天国的饯粮收人并未减少,但佃户的负担显然大大减轻.因为地主剥削的那一部分实际上已经取消.广大衣民对此是极力拥护的.这也是广大佃户为什么仇视清朝而拥护太平天国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在太平天国失败的时候, “其效死不去者皆乡人”.这里所称的“乡人”,正是贫苦农民,也就是“着佃交粮”政策的受惠者.
  从理论上来说, “照旧交粮纳税”的办法承认地主的存在, “着佃交粮”的办法事实上否定了地主的存在,二者是对立的.但是在实践中,这两种办法同时为太平天国开辟财源,都为巩固革命政权作出了贡献,不能用这种办法的地方就用那种办法,互相补充,并无冲突.如果一看到了“旧”字,或“照旧”二字.就认为一切复旧,是太平天国向地主阶级投降,恢度封建秩序,那就是把问题看得太简单了.
  应该注意到,太平天国的政策基本上有利于广大农民,得到广大衣民的拥护,所谓“照旧交粮纳税”,承认地主收“租”,只是一个过渡的办法,是为实现《天朝田亩制度》而采取的临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