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差距?怎样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13:53:52
如何认识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差距?怎样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如何认识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差距?怎样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如何认识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差距?怎样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如何认识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差距?怎样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答:(一)正确认识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差距:1、目前我国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的种种表现及成因 对于如何看待收入分配的差距问题联合国曾有评价的标准,即基尼系数在0.2以下为绝对平均;0.2~0.3为比较平均;0.3~0.4为比较合理;0.4~0.5为差距较大;0.5以上为差距悬殊,被认为是严重的收入分配不公,甚至已产生了两极分化.目前我国城市的基尼系数为0.34,农村为0.37,综合在一起则为0.46或者更大些.这说明我国的收入分配的差距较大,值得特别关注. 收入差距的主要表现:(1)垄断行业的收入分配过高,导致收入分配不合理.(2)一些企业的高管的收入过高,导致收入分配不公.(3)我国地区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拉大.(4)我国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水平差距较大,城镇居民内部之间的收入差距也有扩大的趋势.(5)不同部门和行业的工资收入水平也存在差距.(6)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的离退休人员之间的工资也存在较大差距,这也显失公平.(7)各地公务员收入也存在不小的差距. 造成上述收入分配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发展性方面,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所导致的收入分配失衡;(2)增长性方面,经济增长过程中不同要素对于经济增长贡献作用提高的速度和程度的不同所导致的收入分配差距;(3)体制变迁性方面,就是我国体制转型过程中,不同领域的市场化进展程度及完善程度不同所导致的收入分配差距;(4)收入机构性方面,就是由于人们收入的多元化所导致的收入分配差距.也有人认为我国六大矛盾凸现引起收入分配不公,即按劳分配的“局限多”;市场机制“缺公平”;城乡二元“人为割裂”;行业之间的“分道扬镳”;保障系统“不系统”;分配秩序“有点乱”等.2、研究和解决我国收入分配不公问题的思路①、应把“社会公平”作为研究和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的一条重要原则.②、研究和解决我国社会的初次收入分配中的问题,应重点关注我国工薪分配和利润分配不合理的问题,从而解决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③、进一步搞好社会再分配,这有利于保持我国社会的稳定,从而更好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④、搞好社会的第三次分配,也是我国的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方面.⑤、应设立研究和解决我国收入分配问题的专门机构,以便及时研究和解决我国收入分配中的问题.(二)、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如何把效率与公平协调一致,处理好二者的关系,一直是理论与实践中的难题.党的十六大提出,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这为我们在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中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提出了新的思路.1、效率与公平存在着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效率是公平的基础,公平是效率的前提.实现效率和公平的正确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所谓效率,是可以按经济生活中劳动数量、质量同劳动成果的比率来度量的,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也可以按投入的生产要素同所得的经济成果的比率来度量,投入多,效率高,收入高,反之就收入低,甚至没有收入,发生亏损.所谓公平,是指人们之间利益和权利分配的合理化.无论是劳动者和生产要素投入者,在收入分配过程中都应遵守机会均等、规则平等的原则,并允许合理拉开差距,但要防止两极分化. 所以效率和公平存在着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一方面,效率是实现公平的物质基础,只有通过提高效率创造越来越多的物质财富,才有可能实现分配的公平;另一方面,公平又是提高效率的前提,只有收入分配公平合理,才能激发劳动者尽可能全面地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尽快增加物质财富.2、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应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目前,我们企事业单位的分配制度存在着许多弊端,离十六大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平均主义,“大锅饭”的倾向比较严重,效率优先的原则没有得到体现.现行的分配制度不能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是摆在企事业单位面前的一项紧迫的任务.①、确立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党的十六大指出,要确立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从资源的市场配置来看,生产要素的贡献由报酬来反映,这样使得各种要素能够进入市场流动并形成要素价格.价格信号的市场波动,引导着各种生产要素流向最需要的部门,从而有效地实现了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并且,生产要素的有偿使用,迫使每一个生产经营者在进行投入时要精打细算,寻求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以便用最低的生产成本来获取最大的利润,这就提高了社会生产效率. 我们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正确认识劳动的质与量,认识到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的劳动是复杂程度很高的劳动,是更有效率的劳动.不能把按劳分配等同于按劳动的自然时间进行分配. 确立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有利于吸收单位职工和社会的资金用于拓展生产经营门路,扩大生产规模,既能加快单位发展,又能分流吃企事业饭的人员,减轻就业和再就业的压力;有利于激发广大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为单位的跨越式发展多作贡献.②、结合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与聘用制度相配套的工资分配制度.即将全面推行的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其核心是建立岗位分类管理制度,实现由身份管理到岗位管理的人员聘用制度.在实行聘用制度中,要在国家工资分配制度宏观政策和工资总量调控指导下,进一步深化单位内部工资分配制度改革.要结合本单位内部工资分配制度改革的实际,合理确定受聘人员的岗位工资待遇.按照按岗定酬、按任务定酬、按业绩定酬的原则,将受聘人员的岗位工资待遇与其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挂钩,做到以岗定薪、岗变薪变.对关键岗位和特殊岗位人才要强化激励力度,适当拉开不同岗位间的收入差距,发挥岗位工资待遇的激励和导向作用.③、关注弱势群体,兼顾社会公平,保持社会稳定.弱势群体是人民中的一部分,也是改革主体的组成部分.在分配制度改革中若忽视他们的利益,则有悖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目标.强化对弱势群体的关心,首先要坚决执行国家帮助弱势群体的各项政策法规;其次要发挥单位工会组织的作用,建立了职工互助基金,该基金应在帮助困难职工中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多方努力,不让一个职工生活过不去.在工资、奖金分配中坚持效率优先的同时,逢处过节发放慰问费、过节费和过节物品时,尽可能做到一视同仁,使每一个职工都能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对于混岗的大集体职工,除了工资有政策规定外,在奖金、劳务费、过节费等分配问题上就应尽量做到同工同酬,使他们的劳动付出有相应的回报. 要正确认识离退休职工在过去几十年工作中的劳动积累对国家和社会所作的贡献.离休干部都经历过民主革命,他们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拼搏奋斗,为推翻三座大山,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他们都为生产力的极大解放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