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作品“故乡人”原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5 05:05:24
汪曾祺作品“故乡人”原文

汪曾祺作品“故乡人”原文
汪曾祺作品“故乡人”原文

汪曾祺作品“故乡人”原文
作者:汪曾祺
  打鱼的
  女人很少打鱼.
  打鱼的有几种.
  一种用两只三桅大船,乘着大西北风,张了满帆,在大湖的激浪中并排前进,船行如飞,两船之间挂了极大的拖网,一网上来,能打上千斤鱼.而且都是大鱼.一条大铜头鱼(这种鱼头部尖锐,颜色如新擦的黄铜,肉细味美,有的地方叫做黄段),一条大青鱼,往往长达七八尺.较小的,也都在五斤以上.起网的时候,如果觉得分量太沉,会把鱼放掉一些,否则有把船拽翻了的危险.这种豪迈壮观的打鱼,只能在严寒的冬天进行,一年只能打几次.鱼船的船主都是些小财主,虽然他们也随船下湖,驾船拉网,勇敢麻利处不比雇来的水性极好的伙计差到哪里去.
  一种是放鱼鹰的.鱼鹰分清水、浑水两种.浑水鹰比清水鹰值钱得多.浑水鹰能在浑水里睁眼,清水鹰不能.湍急的浑水里才有大鱼,名贵的鱼.清水里只有普通的鱼,不肥大,味道也差.站在高高的运河堤上,看人放鹰捉鱼,真是一件快事.一般是两个人,一个撑船,一个管鹰.一船鱼鹰,多的可到二十只.这些鱼鹰歇在木架上,一个一个都好像很兴奋,不停地鼓嗉子,扇翅膀,有点迫不及待的样子.管鹰的把篙子一摆,二十只鱼鹰扑通扑通一齐钻进水里,不大一会,接二连三的上来了.嘴里都叼着一条一尺多长的鳜鱼,鱼尾不停地搏动.没有一只落空.有时两只鱼鹰合抬着一条大鱼.喝!这条大鳜鱼!烧出来以后,哪里去找这样大的鱼盘来盛它呢?
  一种是扳罾的.
  一种是撒网的.……
  还有一种打鱼的:两个人,都穿了牛皮缝制的连鞋子.裤子带上衣的罩衣,颜色白黄白黄的,站在齐腰的水里.一个张着一面八尺来宽的兜网;另一个按着一个下宽上窄的梯形的竹架,从一个距离之外,对面走来,一边一步一步地走,一边把竹架在水底一戳一戳地戳着,把鱼赶进网里.这样的打鱼的,只有在静止的浅水里,或者在虽然流动但水不深,流不急的河里,如护城河这样的地方,才能见到.这种打鱼的,每天打不了多少,而且没有很大的,很好的鱼.大都是不到半斤的鲤鱼拐子、鲫瓜子、鲶鱼.连不到二寸的“罗汉狗子”,薄得无肉的“猫杀子”,他们也都要.他们时常会打到乌龟.
  在小学校后面的苇塘里,臭水河,常常可以看到两个这样的打鱼的.一男一女.他们是两口子.男的张网,女的赶鱼.奇怪的是,他们打了一天的鱼,却听不到他们说一句话.他们的脸上既看不出高兴,也看不出失望、忧愁,总是那样平平淡淡的,平淡得近于木然.除了举网时听到(炎欠)的一声,和梯形的竹架间或搅动出一点水声,听不到一点声音.就是举网和搅水的声音,也很轻.
  有几天不看见这两个穿着黄白黄白的牛皮罩衣的打鱼的了.又过了几天,他们又来了.按着梯形竹架赶鱼的换了一个人,一个十五六岁的小姑娘.辫根缠了白头绳.一看就知道,是打鱼人的女儿,她妈死了,得的是伤寒.她来顶替妈的职务了.她穿着妈穿过的皮罩衣,太大了,腰里窝着一块,更加显得臃肿.她也像妈一样,按着梯形竹架,一戳一戳地戳着,一步一步地往前走.
  她一定觉得:这身湿了水的牛皮罩衣很重,秋天的水已经很凉,父亲的话越来越少了.
  金大力
  金大力想必是有个大名的,但大家都叫他金大力,当面也这样叫.为什么叫他金大力,已经无从查考.他姓金,块头倒是很大.他家放剩饭的淘箩,年下腌制的风鱼咸肉,都挂得很高,别人够不着,他一伸手就能取下来,不用使竹竿叉棍去挑,也不用垫一张凳子.身大力不亏.但是他是不是有很大的力气,没法证明.关于他的大力,没有什么传说的故事,他没有表演过一次,也没有人和他较量过.他这人是不会当众表演,更不会和任何人较量的.因此,大力只是想当然耳.是不是和戏里的金大力有什么关系呢?也说不定.也许有.他很老实,也没有什么本事,这一点倒和戏里的金大力有点像.戏里的金大力只是个傻大个儿,哪次打架都有他,有黄天霸就有他,但哪回他也没有打得很出色.人们在提起金大力时,并不和戏台上那个戴着红缨帽或盘着一条大辫子,拿着一根可笑的武器,——一根红漆的木棍的那个金大力的形象联系起来.这个金大力和那个金大力不大相干.这个金大力只是一个块头很大的,家里开着一爿茶水炉子,本人是个瓦匠头儿的老实人.
  他怎么会当了瓦匠头儿呢?
  按说,瓦匠里当头儿的,得要年高望重,手艺好,有两手绝活,能压众,有口才,会讲话,能应付场面,还得有个好人缘儿.前面几条,金大力都不沾.金大力是个很不够格的瓦匠,他的手艺比一个刚刚学徒的小工强不了多少,什么活也拿不起来.一般老师傅会做的活,不用说相地定基,估工算料,砌墙时挂线,布瓦时堆瓦脊两边翘起的山尖,用一把瓦刀舀起半桶青灰在瓦脊正中塑出花开四面的浮雕……这些他统统不会,他连砌墙都砌不直!当了一辈子瓦匠,砌墙会砌出一个鼓肚子,真也是少有.他是一个瓦匠头,只能干一些小工活,和灰送料,传砖递瓦.这人很拙于言词,一天说不了几句话,老是闷声不响,他不会说几句恭喜发财,大吉大利的应酬门面话讨主人家喜欢;也不会说几句夸赞奉承,道劳致谢的漂亮话叫同行高兴;更不会长篇大套地训教小工以显示一个头儿的身份.他说的只是几句实实在在的大实话.说话很慢,声音很低,跟他那副大骨架很不相符.只有一条,他倒是具备的:他有一个好人缘儿.不知道为什么,他的人缘儿会那么好.
  这一带人家,凡有较大的泥工瓦活,都愿意找他.一般的零活,比如检个漏,修补一下被雨水冲坍的山墙,这些,直接雇两个瓦匠来就行了,不必通过金大力.若是新建房屋,或翻盖旧房,就会把金大力叫来.金大力听明白了是一个多大的工程,就告辞出来.他算不来所需工料、完工日期,就去找有经验的同行商议.第二天,带了一个木匠头儿,一个瓦匠老师傅,拿着工料单子,向主人家据实复告.主人家点了头,他就去约人、备料.到窑上订砖、订瓦,到石灰行去订石灰、麻刀、纸脚.他一辈子经手了数不清的砖瓦石灰,可是没有得过一手钱的好处.
  这里兴建动工有许多风俗.先得“破土”.由金大力用铁锹挖起一小块土,铲得四方四正,用红纸包好,供在神像前面.——这一方土要到完工时才撤去.然后,主人家要请一桌酒.这桌酒有两点特别处,一是席面所用器皿都十分粗糙,红漆筷子,蓝花粗瓷大碗;二是,菜除了猪肉、豆腐外,必有一道泥鳅.这好像有一点是和泥瓦匠开玩笑,但瓦匠都不见怪,因为这是规矩.这桌酒,主人是不陪的,只是出来道一声“诸位多辛苦”,然后就委托金大力:“金师傅,你陪陪吧!”金大力就代替了主人,举起酒杯,喝下一口淡酒.这时木匠已经把房架立好,到了择定吉日的五更头,上了梁,——梁柱上贴了一副大红对子:“登柱喜逢黄道日,上梁正遇紫微星”,两边各立了一面筛子,筛子里斜贴了大红斗方,斗方的四角写着“吉星高照”,金大力点起一挂鞭,泥瓦工程就开始了.
  每天,金大力都是头一个来,比别人要早半小时.来了,把孩子们搬下来搭桥、搭鸡窝玩的砖头捡回砖堆上去,把碍手得脚的棍棍棒棒归置归置,清除“脚手”板子上昨天滴下的灰泥,把“脚手”往上提一提,捆“脚手”的麻绳紧一紧,扫扫地,然后,挑了两担水来,用铁锹抓钩和青灰,——石灰里兑了锅烟;和黄泥.灰泥和好,伙计们也就来上工了.他是个瓦匠,上工时照例也在腰带里掖一把瓦刀,手里提着一个抿子.可是他的瓦刀抿子几乎随时都是干的.他一天使的家伙就是铁锹抓钩,他老是在和灰、和泥.他只能干这种小工活,也就甘心干小工活.他从来不想去露一手,去逞能卖嘴,指手画脚,到了半前晌和半后晌,伙计们照例要下来歇一会,金大力看看太阳,提起两把极大的紫砂壶就走.在壶里摄了两大把茶叶梗子,到他自己家的茶水炉上,灌了两壶水,把茶水筛在大碗里,就抬头叫嚷:“哎,下来喝茶!”傍晚收工时,他总是最后一个走.他要各处看看,看看今天的进度、质量(他的手艺不高,这些都还是会看的),也看看有没有留下火星(木匠熬胶要点火,瓦匠里有抽烟的).然后,解下腰带,从头到脚,抽打一遍.走到主人家窗下,扬声告别:“明儿见啦!晚上你们照看着点!”——“好来,我们会照看.明儿见,金师傅!”
  金大力是个瓦匠头儿,可是拿的工钱很低,比一个小工多不了多少.同行师傅们过意不去,几次提出要给金头儿涨涨工钱.金大力说:“不.干什么活,拿什么钱.再说,我家里还开着一爿茶水炉子,我不比你们指身为业.这我就知足.”
  金家茶炉子生意很好.一早、晌午、傍黑,来打开水的人很多,提着木(木量)子的,提着洋铁壶、暖壶、茶壶的,川流不息.这一带店铺人家一般不烧开水,要用开水,多到茶炉子上去买,这比自己家烧方便.茶水炉子,是一个砖砌的长方形的台子,四角安四个很深很大的铁罐,当中有一个火口.这玩意,有的地方叫做“老虎灶”.烧的是稻糠.稻糠着得快,火力也猛.但这东西不经烧,要不断地往里续.烧火的是金大力的老婆.这是个很结实也很利索的女人.只见她用一个小铁簸箕,一簸箕一簸箕地往火口里倒糠.火光轰轰地一阵一阵往上冒,照得她满脸通红.半箩稻糠烧完,四个铁罐里的水就哗哗地开了,她就等着人来买水,一舀子一舀子往各种容器里倒.到罐里水快见底时,再烧.一天也不见她闲着.(稻糠的灰堆在墙角,是很好的肥料,卖给乡下人垩田,一个月能卖不少钱.)
  茶炉子用水很多.金家茶炉的一半地方是三口大水缸.因为缸很深,一半埋在地里.一口缸容水八担,金家一天至少要用二十四担水.这二十四担水都是金大力挑的.有活时,他早晚挑;没活时(瓦匠不能每天有活)白天挑.因为经常挑水,总要撒泼出一些,金家茶炉一边的地总是湿漉漉的,铺地的砖发深黑色(另一边的砖地是浅黑色).你要是路过金家茶炉子,常常可以看见金大力坐在一根搭在两只水桶的扁担上休息,好像随时就会站起身来去挑一担水.
  金大力不变样,多少年都是那个样子.高大结实,沉默寡言.
  不,他也老了.他的头发已经有了几根白的了,虽然还不大显,墨里藏针.
  钓鱼的医生
  这个医生几乎每天钓鱼.
  他家挨着一条河.出门走几步,就到了河边.这条河不宽.会打水撇子(有的地方叫打水漂,有的地方叫打水片)的孩子,捡一片薄薄的破瓦,一扬手忒忒忒忒,打出二十多个,瓦片贴水飘过河面,还能蹦到对面的岸上.这条河下游淤塞了,水几乎是不流动的.河里没有船.也很少有孩子到这里来游水,因为河里淹死过人,都说有水鬼.这条河没有什么用处.因为水不流,也没有人挑来吃.只有南岸的种菜园的每天挑了浇菜.再就是有人家把鸭子赶到河里来放.河南岸都是大柳树.有的欹侧着,柳叶都拖到了水里.河里鱼不少,是个钓鱼的好地方.
  你大概没有见过这样的钓鱼的.
  他搬了一把小竹椅,坐着.随身带着一个白泥小灰炉子,一口小锅,提盒里葱姜作料俱全,还有一瓶酒.他钓鱼很有经验.钓竿很短,鱼线也不长,而且不用漂子,就这样把钓线甩在水里,看到线头动了,提起来就是一条.都是三四寸长的鲫鱼.——这条河里的鱼以白条子和鲫鱼为多.白条子他是不钓的,他这种钓法,是钓鲫鱼的.钓上来一条,刮刮鳞洗净了,就手就放到锅里.不大一会,鱼就熟了.他就一边吃鱼,一边喝酒,一边甩钩再钓.这种出水就烹制的鱼味美无比,叫做“起水鲜”.到听见女儿在门口喊:“爸——!”知道是有人来看病了,就把火盖上,把鱼竿插在岸边湿泥里,起身往家里走.不一会,就有一只钢蓝色的蜻蜓落在他的鱼竿上了.
  这位老兄姓王,字谈人.中国以淡人为字的好像特别多,而且多半姓王.他们大都是阴历九月生的,大名里一定还带一个菊字.古人的一句“人淡如菊”的诗,造就了多少人的名字.
  王谈人的家很好认.门口倒没有特别的标志.大门总是开着的,望里一看,就看到通道里挂了好几块大匾.匾上写的是“功同良相”、“济世救人”、“仁心仁术”、“术绍歧黄”.“杏林春暖”、“橘并流芳”、“妙手回春”、“起我沉疴”……医生家的匾都是这一套.这是亲友或病家送给王淡人的祖父和父亲的.匾都有年头了,匾上的金字都已经发暗.到王淡人的时候,就不大兴送匾了.送给王谈人的只有一块,匾很新,漆地乌亮,匾字发光,是去年才送的.这块匾与医术无关,或关系不大,匾上写的是“急公好义”,字是颜体.
  进了过道,是一个小院子.院里种着鸡冠、秋葵、凤仙一类既不花钱,又不费事的草花.有一架扁豆.还有一畦瓢菜.这地方不吃瓢菜,也没有人种.这一畦瓢菜是王淡人从外地找了种子,特为种来和扁豆配对的.王淡人的医室里挂着一副郑板桥写的(木板刻印的)对子:“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他很喜欢这副对子.这点淡泊的风雅,和一个不求闻达的寒士是非常配称的.其实呢?何必一定是瓢儿菜,种什么别的菜也不是一样吗?王淡人花费心思去找了瓢菜的菜种来种,也可看出其天真处.自从他种了瓢菜,他的一些穷朋友在来喝酒的时候,除了吃王淡人自己钓的鱼,就还能尝到这种清苦清苦的菜蔬了.
  过了小院,是三间正房,当中是堂屋,一边是卧房,一边是他的医室.
  他的医室和别的医生的不一样,像一个小药铺.架子上摆着许多青花小瓷坛,坛口塞了棉纸卷紧的塞子,坛肚子上贴着浅黄蜡笺的签子,写着“九一丹”、“珍珠散”、“冰片散”……到处还有一些大大小小的乳钵,药碾子,药臼、嘴刀、剪子、镊子、钳子、钎子,往耳朵和喉咙里吹药用的铜鼓……他这个医生是“男妇内外大小方脉”,就是说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什么病都看.王家三代都是如此.外科用的药,大都是“散”——药面子.“神仙难识丸散”,多有经验的医生和药铺的店伙也鉴定不出散的真假成色,都是一些粉红的或雪白的粉末.虽然每一家药铺都挂着一块小匾“修合存心”,但是王淡人还是不相信.外科散药里有许多贵重药:麝香、珍珠、冰片……哪家的药铺能用足?因此,他自己炮制.他的老婆、儿女,都是他的助手,经常看到他们抱着一个乳钵,握着乳锤,一圈一圈慢慢地磨研(散要研得极细,都是加了水“乳”的).另外,找他看病的多一半是乡下来的,即使是看内科,他们也不愿上药铺去抓药,希望先生开了方子就给配一副,因此,他还得预备一些常用的内科药.
  城里外科医生不多,——不知道为什么,大家对外科医生都不大看得起,觉得都有点“江*湖”,不如内科清高,因此,王淡人看外科的时间比较多.一年也看不了几起痈疽重症,多半是生疮长疖子,而且大都是七八岁狗都嫌的半大小子.常常看见一个大人带着生痢痢头的瘦小子,或一个长瘁腮的胖小子走进王淡人家的大门;不多一会;就又看见领着出来了.生痢痢的涂了一头青黛,把一个秃光光的脑袋涂成了蓝的;生瘁腮的腮帮上画着一个乌黑的大圆饼子,——是用掺了冰片研出的陈墨画的.
  这些生疮长疖子的小病症,是不好意思多收钱的,——那时还没有挂号收费这一说.而且本地规矩,熟人看病,很少当下交款,都得要等“三节算账”,——端午、中秋.过年.忘倒不会忘的,多少可就“各凭良心”了.有的也许为了高雅,其实为了省钱,不送现钱,却送来一些华而不实的礼物:批把、扇子、月饼、莲蓬、天竺果子、腊梅花.乡下来人看病,一般倒是当时付酬,但常常不是现钞,或是二十个鸡蛋、或一升芝麻、或一只鸡、或半布袋鹌鹑!遇有实在困难,什么也拿不出来的,就由病人的儿女趴下来磕一个头.王淡人看看病人身上盖着的破被,鼻子一酸,就不但诊费免收,连药钱也白送了.王淡人家吃饭不致断顿,——吃扁豆.瓢菜、小鱼、糙米——和炸鹌鹑!穿衣可就很紧了.淡人夫妇,十多年没添置过衣裳.只有儿子女儿一年一年长高,不得不给他们换换季.有人说:王淡人很傻.
  王淡人是有点傻.去年、今年,就办了两件傻事.
  去年闹大水.这个县的地势,四边高,当中低,像一个水壶,别名就叫做盂城.城西的运河河底,比城里的南北大街的街面还要高.站在运河堤上,可以俯瞰城中鳞次栉比的瓦屋的屋顶;城里小孩放的风筝,在河堤游人的脚底下飘着.因此,这地方常闹水灾.水灾好像有周期,十年大闹一次.去年闹了一次大水.王淡人在河边钓鱼,傍晚听见蛤蟆爬在柳树顶上叫,叫得他心惊肉跳,他知道这是不祥之兆.蛤蟆有一种特殊的灵感,水涨多高,他就在多高处叫.十年前大水灾就是这样.果然,连天暴雨,一夜西风,运河决了口,浊黄色的洪水倒灌下来,平地水深丈二,大街上成了大河.大河里流着箱子、柜子、死牛、死人.这一年死于大水的,有上万人.大水十多天未退,有很多人困在房顶、树顶和孤岛一样的高岗子上挨饿;还有许多人生病;上吐下泻,痢疾伤寒.王淡人就用了一根结结实实的撑船用的长竹篙拄着,在齐胸的大水里来往奔波,为人治病.他会水,在水特深的地方,就横执着这根竹篙,泅水过去.他听说泰山庙北边有一个被大水围着的孤村子,一村子人都病倒了.但是泰山庙那里正是洪水的出口,水流很急,不能容舟,过不去!他和四个水性极好的专在救生船上救人的水手商量,弄了一只船,在他的腰上系了四根铁链,每一根又分在一个水手的腰里,这样,即使是船翻了,他们之中也可能有一个人把他救起来.船开了,看着的人的眼睛里都蒙了一层眼泪.眼看这只船在惊涛骇浪里颠簸出没,终于靠到了那个孤村,大家发出了雷鸣一样的欢呼.这真是玩儿命的事!
  水退之后,那个村里的人合送了他一块匾,就是那块“急公好义”.
  拿一条命换一块匾,这是一件傻事.
  另一件傻事是给汪炳治搭背,今年.
  汪炳是和他小时候一块掏蛐蛐,放风筝的朋友.这人原先很阔.这一街的老人到现在还常常谈起他娶亲的时候,新娘子花鞋上缀的八颗珍珠,每一颗都有指头顶子那样大!好家伙,吃喝嫖赌抽大烟,把家业败得精光,连一片瓦都没有,最后只好在几家亲戚家寄食.这一家住三个月,那一家住两个月.就这样,他还抽鸦片!他给人家熬大烟,报酬是烟灰和一点膏子.他一天夜里觉得背上疼痛,浑身发烧,早上歪歪倒倒地来找王淡人.
  王淡人一看,这是个有名有姓的外症:搭背.说:“你不用走了!”
  王谈人把江炳留在家里住,管吃、管喝,还管他抽鸦片,——他把王谈人留着配药的一块云土抽去了一半.王淡人祖上传下来的麝香、冰片也为他用去了三分之一.一个多月以后,汪炳的搭背收口生肌,好了.
  有人问王淡人:“你干吗为他治病?”王淡人倒对这话有点不解,说:“我不给他治,他会死的呀.”
  汪炳没有一个钱.白吃,白喝,自治病.病好后,他只能写了很多鸣谢的帖子,贴在满城的街上,为王淡人传名.帖子上的言词倒真是淋漓尽致,充满感情.
  王淡人的老婆是很贤惠的,对王淡人所做的事没有说过一个不字.但是她忍不住要问问淡人:“你给汪炳用掉的麝香、冰片,值多少钱?”王谈人笑一笑,说:“没有多少钱.——我还有.”他老婆也只好笑一笑,摇摇头.
  王淡人就是这样,给人看病,看“男女内外大小方脉”,做傻事,每天钓鱼.一庭春雨,满架秋风.
  你好,王淡人先生!
  一九八一年八月十九日
  附:汪曾祺简介
  汪曾祺小说中流溢出的美质,首先在于对我们民族心灵和性灵的发现,以近乎虔敬的态度来抒写民族的传统美德.他说:“我写的是美,是健康的人性”.而美与健康的人性,不论在多么古老的民族传统中,永远是清新得如同荷风露珠一般.为此他写成了脍炙人口《受戒》和《大淖记事》.《受戒》中一对活泼可爱的小儿女之间萌发的天真无邪的朦胧爱情,蕴含着对生活和人生的热爱,洋溢着人性和人情的欢歌.这种内在的欢乐情绪同古代乐府和民间情歌相同.《大淖记事》的爱情故事略为曲折.娟美可人的巧云和年轻风流的锡匠十一子纯真赤诚的爱情遭到野蛮的蹂躏,然而无比坚贞的爱竟可使生者死、死者生.这是令作家“向往”和“惊奇”的美,它深藏在民间,深藏在我们民族的传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