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导学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3 10:18:12
观潮导学案

观潮导学案
观潮导学案

观潮导学案
1.知识与能力:
掌握文中的文言词语.
2.过程与方法:
把握文中描写的钱塘江潮,水军演习,吴中健儿的弄潮等三方面的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文中自然美与风俗民情相融合的特点.
【难点剖析】
《观潮》一文是按照怎样的次序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先写涌潮时震撼人心的声势,然后写水军演练和弄潮儿的特技表演,最后写民间和宫廷观潮的场景.这样写的好处是:惊心动魄的景物描写,既让读者饱览了大自然的奇观,又为军民的精彩表演创造了特殊的环境气氛.怒涛来势如此凶猛,势不可挡,谁能想到竟然有数百名弄潮儿在惊涛骇浪中表演绝技?真是不可思议的奇迹,也是天下罕见的奇观!成千上万的人前来观览,是顺理成章的事.

学习目标:1、初读课文,掌握积累一些文言词语;2、能够有感情有节奏的朗诵课文;
3、能够弄清句子的意思;4、初步了解作者写潮的顺序。
学习重点:1、朗诵课文;2、积累文言词语;3、翻译句子。
学习难点:翻译句子,了解顺序。
导学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将读不准的字标出来。
2、结合文下的注释,翻译课文,把还不能解释的词语、不能翻译的...

全部展开

学习目标:1、初读课文,掌握积累一些文言词语;2、能够有感情有节奏的朗诵课文;
3、能够弄清句子的意思;4、初步了解作者写潮的顺序。
学习重点:1、朗诵课文;2、积累文言词语;3、翻译句子。
学习难点:翻译句子,了解顺序。
导学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将读不准的字标出来。
2、结合文下的注释,翻译课文,把还不能解释的词语、不能翻译的句子标出来。
3、把你在自学中的疑难,在小组中交流,并将你们小组中认为重点的字词句以及还不能解释的词句写在黑板上。
4、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没一段的内容。
交流展示:
合作探究
1、 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品读交流(第一段)
1、第一段的开头和结尾两句分别有什么作用?
2、本段从哪几个方面写海潮的雄伟壮观?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3、这一段写海潮采用的是什么顺序?
达标检测:
1、解释句中家点的词语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方其远出海门( )
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吞天沃日( )略不相睹( )皆披发文身( )江干上下十余里( )倍穹常时( )倏尔黄烟四起( )
2、注音 艨艟( )( )僦赁( )( )泅( )舸( )
3、翻译句子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
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
课外阅读 南辕北辙
今者臣来,见人于行(太行山),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1、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是( )A今者臣来 臣:我
B 方北面而持其驾 北面:向着北方;面向北方。 C 我欲之楚 之:往,去
C 吾用多 用: 用处
2、翻译 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3、概括地写出这则 (体裁)的寓意或给你的启示。
《观潮》导学案2
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3、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学习重点:理解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学习难点: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预习导学
1、组长带领翻译全文,不明白的记下来。
2、在组长带领下,解决下面的问题,不明白的可询问。
(1)全文的着眼点在“ ”上,立足点在“ ”上,从哪些方面写“观潮”的?
(2)作者按什么顺序写潮之状?远抓住什么?近抓住什么?
(3)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
(4)潮来了,给你什么感受?从哪些方面感受到?
交流展示
问题探讨:
1、钱塘江潮是在什么时间?作者写钱塘江潮用了哪些手法?(举例说明)
2、课文最后一段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朗诵课文,互相检查背诵
课堂小结:钱塘江大潮确实雄伟壮观,描写钱塘江潮的诗文很多,你读过哪些?
达标检测:1、第一段的首句在有什么作用?
2、给第二段分三层,并概括层义。
3、有一首也写到了钱塘江大潮,者粥词的词牌名是 ,作者是 朝的 。
课外阅读
(李贺)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①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素构②,自目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
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③,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④程课⑤者。及暮归,足成之。非大醉、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甚省⑥。母使婢女探囊中,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心乃已耳!”
【注释】①皇甫湜:当时著名文人。②素构:早就构思好的。③从小奚奴:带着小僮仆。奚,xī。④牵合:牵强符合。⑤程课:固定的格式。⑥过亦不甚省:每天到母亲处探望也顾不得问候一声。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使贺赋诗 非大醉、吊丧日率如此
2、用“/”划出下列句子的节奏。 援 笔 辄 就 如 素 构
3、细读上文,在下面的括号中补充其省略的成份。 ( )使贺赋诗,( )援笔辄就如素构
4、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是儿要呕心乃已耳
5、对上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李贺七岁作诗,构思神速,出笔成诗,令韩愈和皇甫湜这样的著名诗人都不得不叹服。
B、李贺只在喝醉酒时或者有重要事情的日子,才会留在家中,不到外面去写诗。
C、李贺为了写诗从来顾不上问候母亲一声,惹得母亲十分生气。
D、李贺后来成著名的大诗人,被人称为“诗鬼”,除了他天资聪明外,更重要的是他的刻苦勤奋。
6、读了这则故事后,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收起

学习目标:1、初读课文,掌握积累一些文言词语;2、能够有感情有节奏的朗诵课文;
3、能够弄清句子的意思;4、初步了解作者写潮的顺序。
学习重点:1、朗诵课文;2、积累文言词语;3、翻译句子。
学习难点:翻译句子,了解顺序。
导学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将读不准的字标出来。
2、结合文下的注释,翻译课文,把还不能解释的词语、不能翻译的...

全部展开

学习目标:1、初读课文,掌握积累一些文言词语;2、能够有感情有节奏的朗诵课文;
3、能够弄清句子的意思;4、初步了解作者写潮的顺序。
学习重点:1、朗诵课文;2、积累文言词语;3、翻译句子。
学习难点:翻译句子,了解顺序。
导学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将读不准的字标出来。
2、结合文下的注释,翻译课文,把还不能解释的词语、不能翻译的句子标出来。
3、把你在自学中的疑难,在小组中交流,并将你们小组中认为重点的字词句以及还不能解释的词句写在黑板上。
4、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没一段的内容。
交流展示:
合作探究
1、 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品读交流(第一段)
1、第一段的开头和结尾两句分别有什么作用?
2、本段从哪几个方面写海潮的雄伟壮观?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3、这一段写海潮采用的是什么顺序?
达标检测:
1、解释句中家点的词语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方其远出海门( )
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吞天沃日( )略不相睹( )皆披发文身( )江干上下十余里( )倍穹常时( )倏尔黄烟四起( )
2、注音 艨艟( )( )僦赁( )( )泅( )舸( )
3、翻译句子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
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
课外阅读 南辕北辙
今者臣来,见人于行(太行山),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1、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是( )A今者臣来 臣:我
B 方北面而持其驾 北面:向着北方;面向北方。 C 我欲之楚 之:往,去
C 吾用多 用: 用处
2、翻译 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3、概括地写出这则 (体裁)的寓意或给你的启示。
《观潮》导学案2
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3、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学习重点:理解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学习难点: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预习导学
1、组长带领翻译全文,不明白的记下来。
2、在组长带领下,解决下面的问题,不明白的可询问。
(1)全文的着眼点在“ ”上,立足点在“ ”上,从哪些方面写“观潮”的?
(2)作者按什么顺序写潮之状?远抓住什么?近抓住什么?
(3)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
(4)潮来了,给你什么感受?从哪些方面感受到?
交流展示
问题探讨:
1、钱塘江潮是在什么时间?作者写钱塘江潮用了哪些手法?(举例说明)
2、课文最后一段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朗诵课文,互相检查背诵
课堂小结:钱塘江大潮确实雄伟壮观,描写钱塘江潮的诗文很多,你读过哪些?
达标检测:1、第一段的首句在有什么作用?
2、给第二段分三层,并概括层义。
3、有一首也写到了钱塘江大潮,者粥词的词牌名是 ,作者是 朝的 。
课外阅读
(李贺)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①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素构②,自目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
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③,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④程课⑤者。及暮归,足成之。非大醉、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甚省⑥。母使婢女探囊中,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心乃已耳!”
【注释】①皇甫湜:当时著名文人。②素构:早就构思好的。③从小奚奴:带着小僮仆。奚,xī。④牵合:牵强符合。⑤程课:固定的格式。⑥过亦不甚省:每天到母亲处探望也顾不得问候一声。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使贺赋诗 非大醉、吊丧日率如此
2、用“/”划出下列句子的节奏。 援 笔 辄 就 如 素 构
3、细读上文,在下面的括号中补充其省略的成份。 ( )使贺赋诗,( )援笔辄就如素构
4、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是儿要呕心乃已耳
5、对上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李贺七岁作诗,构思神速,出笔成诗,令韩愈和皇甫湜这样的著名诗人都不得不叹服。
B、李贺只在喝醉酒时或者有重要事情的日子,才会留在家中,不到外面去写诗。
C、李贺为了写诗从来顾不上问候母亲一声,惹得母亲十分生气。
D、李贺后来成著名的大诗人,被人称为“诗鬼”,除了他天资聪明外,更重要的是他的刻苦勤奋。
6、读了这则故事后,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先写涌潮时震撼人心的声势,然后写水军演练和弄潮儿的特技表演,最后写民间和宫廷观潮的场景。这样写的好处是:惊心动魄的景物描写,既让读者饱览了大自然的奇观,又为军民的精彩表演创造了特殊的环境气氛。怒涛来势如此凶猛,势不可挡,谁能想到竟然有数百名弄潮儿在惊涛骇浪中表演绝技?真是不可思议的奇迹,也是天下罕见的奇观!成千上万的人前来观览,是顺理成章的事。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