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找一个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人文特点.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9 07:38:11
查找一个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人文特点.

查找一个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人文特点.
查找一个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人文特点.

查找一个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人文特点.
纳西族风俗习惯——纳西族丧葬
三坝纳西族老人病时得有人看守,断气时要放“沙口”(九颗米,沙七颗,一毫银)在死者口中,边放边念迁徙路线,把死者送给祖先.人死时要吹三声牛角放一枪(火枪),村里的人听见,知道人已死,就到死者家中来.将死人洗澡后穿上新衣服,用白毡掩盖全身,并放一只鸡在死者面前,然后点香点灯、磕头、包孝.请东巴念"孟精命"经.叙述死者身世、经历,收回死者一生的足迹,把死者送给祖先.最后择日火葬(根据经济情况和死者生前的意见决定),送葬时将死者生前生产生活上用的主要物品与麦稻、包谷等粮食包成小包放在篮子里.若是土葬则撒在坟之四周,火葬则撒在焚场.葬后回家要赶鬼,全家人得出外躲避三天,以后就是“超度”,“超度”时男的用九匹马,女的七匹,要到山谷里去招魂,起码要杀一头牲口.
纳西族自古通行火葬.直至清代,仍沿俗行火葬,但由于清朝统治者屡次下令禁止焚尸,故纳西族在清末以后逐渐实行棺葬,至解放前,除永宁和其他少数山区还实行火葬外,几乎都改为土葬了.
纳西族风俗习惯——纳西族婚姻习俗
纳西族因居住地区不同,婚姻习俗各有特点.其主要聚居区实行的是一夫一妻制,部分地区仍有古代多种婚姻形态的残余.
丽江地区的纳西族,早已实行一夫一妻制.儿女婚事由父母做主,媒人撮合,以牛、羊、猪、酒聘娶.婚姻讲究门当户对,三从四德,夫唱妇随等封建伦理道德.丽江纳西族与汉、藏族联姻的较多.在本民族内部,同姓不同宗的人可以结婚,但绝对禁止同家族的人结亲.结婚,一般都要经过订亲、请酒、举行婚礼三个程序.男女结婚年龄较早,小孩二、三岁或七、八岁订婚的很多,到十七、八岁即行完婚.从订婚到结婚要经过问八字、订亲、过大礼和完娶等几道手续.结婚时,男方除宴请三天亲友外,还要给女方很大一笔聘金;女方也要备办二、三天酒席,陪送女儿许多嫁妆.因此,男婚女嫁都成为双方家庭的沉重负担.在婚姻关系中,丽江纳西族盛行姑舅表亲优先婚配(纳西话叫“阿舅则美该”,意为“舅舅可以强认姑母的女儿为儿媳妇”).依据传统风俗,舅舅的儿子有优先娶姑表姐妹的权利.另一种习俗叫抢婚(纳西语“密夫”,意为“拉姑娘”).通过抢婚结合的夫妻,不受社会歧视,与正常结婚享有同等的地位.“殉情”是丽江纳西族婚姻关系中突出的现象.一些热恋着的男女青年,在无法获得婚姻自由时,便产生了“生不同衾,死时共穴”的思想.相约到风景优美的地方殉情自杀.泸沽湖地区的纳西族,主要实行阿注(意为朋友)婚姻,其特点是男不娶妻,女不嫁夫.
维吾尔族的传统服装为,男女老少均戴四楞小花帽.男子普遍喜欢穿对襟“袷袢”(长袍),内着绣有花纹的短衫.女子喜着连衣裙,外套黑色对襟背心,戴耳环、手锡、戒指、项链等装饰品,姑娘多梳小辫,现在城市居民一般穿时装.
维吾尔族人待人讲究礼貌.在遇到尊长或朋友时,习惯于把右手按在前胸中央,然后身体前倾,连声问好.家里来客都热情招待.维吾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的舞蹈轻巧、优美,以旋转快速和多变著称,反映了维吾尔族人乐观开朗的性格.维吾尔族以农业为主兼营牧业,有经商传统,同时传统手工业十分发达,而且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他们制作的地毯、刺绣、丝绸衣料、铜壶、小刀、民族乐器等,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土家人热情好客,"过客不裹粮投宿,无不应者".昔日,贵客到来,要放铁炮以迎.铁炮如大鞭炮一般大小,竖立于铁匣上,放起来震天动地如果一时没有铁炮,也可鸣放猎枪表示欢迎.听见炮声,寨上的老人、青年、儿童,一齐出来,迎接贵宾.主人立即煨茶 装烟,做油茶汤.席上, 要喝大碗酒,吃大块肉.同时,还请寨上的老人或头面人物,陪客把盏.
土家人的油茶汤,制作十分考究.先将茶叶、粉丝、黄豆等物,用油炸过,加煮熟的腊肉粒、豆腐颗和玉米泡,再加葱花、姜米等佐料,掺上烧沸的油汤,吃起来清香爽口:泅茶汤冬可暖身,夏可消暑,提神解乏,疗饥醒酒,许多人四季不离,每日必饮.它是土家人待客的传统民族饮料.
土家人火塘内的火,四季不熄.冬天围塘取暖,平时就火用鼎罐做饭,天府好望角的土家人,勤劳质朴,从开春到深秋,有打早工的习惯.他们耿直豪爽,守信如一,有良好的道德风尚.亲朋邻里,遇结婚、丧葬、建房、天灾人祸,互相关照,互相帮助.遇上结婚,全寨人三天可以不开伙,一齐去贺喜,帮着迎亲、过礼、布置新房、做饭安席、照料客人.遇上白喜,听见报丧,全寨人奔来,白日帮忙张罗,夜晚跳丧守灵,直到抬丧掘墓,送葬垒坟,全当自家的事去做.修建房屋时,上梁立柱,合寨出动,无人收取分文.农忙时节,割麦栽秧,打谷扬场,对劳弱户,大家主动相帮,主人家只供饮食.薅包谷时,薅完一家,再走二家,互助互济,不要报酬,千百年来相沿成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