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感恩为话题的议论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17:56:31
以感恩为话题的议论文

以感恩为话题的议论文
以感恩为话题的议论文

以感恩为话题的议论文
《感恩》
  人生的杠杆是精神,精神的支点是感恩,只有有了感恩的思想,人才能焕发出无穷的力量.感恩,在中国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却很多.民族英雄袁崇焕去世后,佘家义士“冒死葬忠魂”,子子孙孙,生生死死,守墓遗训,口口相传,17 代人为他守墓370多年.其所感之恩是大恩,大到国家、民族的大义之上.
  就是在今天,在我们身边也不乏感恩的事例.在金训华烈士墓地守了 37年的陈健,理所当然地成了CCTV200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37年前,在一次与洪水搏斗抢救国家财产时,金训华救了陈健的命.在金训华 牺牲后,陈健决心义务为战友守墓,并发誓要“一辈子陪着你.”为此,他再没离开过逊克县,一直为烈士扫墓守灵.
  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外来受多元文化的影响,中华民族传统精神与美德被淡忘和受到一定冲击,“感恩”一词现在在有些人看起过时 了.前不久有一篇报道《他们为何忘掉恩人》,讲的是沈阳沈河区84岁的老人王儒臣捐资助学,遭到所助学子冷落的事情.13年来,老人先后
  资助了40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其中有10名是大学生.如今他双目失明,卧病在床,却从未收到受其恩惠而完成学业的大学毕业生的来信,更 别说来人探望了!还有前不久刚刚去世的“感动中国人物”――深圳歌手丛飞耗资300万元,资助178个贫困学生,而当他重病住院时,受过资助的个别大学生就在深圳工作,也没去看他.
  感恩是美德,而 “忘恩负义”却违背道德的可耻行为,是对人最重的一种谴责.社会感恩意识的缺失,虽然局限于少数人和个别现象,但其影 响不容低估,其危害会导致人的自私、人情的冷漠、社会道德的滑坡.不知感恩最直接的结果,也使一个人融入社会的过程变得缓慢而曲折.
  是啊,学会感恩就等于架起了做人的支点.我们的思想教育,包括学校的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讲大道理上,更不能只停留在传授知识上,还要 帮助教育人们懂得做人的道理,特别在样学生,要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让他们懂得,感念父母之恩,要孝敬父母;感念祖国之恩,要报效祖国;感念自然之恩,要学会和大自然生灵和谐相处;感念社会之恩,要学会和不同性格、不同阶层、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 处,这是一种更加丰满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才是“刻骨铭心”的.
  在积极开展“八荣八耻”教育的今天,我们更好认真搞好感恩教育作为荣辱观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以“感恩报德”为荣,以“忘恩负义”为 耻,努力营造一种全民知恩图报的良好社会氛围,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感恩生命》
  惊心动魄的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两周年了,那天崩地裂、山河同悲的惊心场面却依然令人难以忘怀.
  地震摧毁了无数房屋,掠夺了数万人的生命,一时间多少人间悲剧凄然上演:无数人无家可归,生离死别……
  可是悲观并不是我们的选择,古老的中华民族挺起了不屈的脊梁.尼采说:“受苦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利.”于是,五千年来一直都坚强不屈的中国人选择了团结一心,重建家园.
  “好好活着!”——这是生者对死者最好的感恩.无情的灾难已然剥夺他们的生命,我们要在他们曾生活过的热土上重建昔日美丽的家园!
  于是,一次全民族的感恩之旅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地展开了.每个人都在一边流泪一边振臂高呼:“四川雄起,中国加油!”
  “我们都是汶川人!”短短数天之内数百亿捐款涌向灾区,无数的白衣天使、人民解放军和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志愿者奔赴四川抗震救灾.
  如今,重建家园的步履正在艰难然而执着地迈进.灾区人民已经从地震的巨大阴影中慢慢走出来,他们已经度过灾后第一个祥和的春节.
  春节过后我们迎来了农历牛年.春天来了,不正是我们新一轮的耕耘与收获么?
  中国牛,我们一定能开创一方新天地!
  不久前曾读过一篇文章,作者回忆他曾看过的一部电影:一架失事飞机的黑匣子被找到后,里面反复播放着一句话:“感恩生命……”
  是的,当灾难突然来临的时刻,我们唯有感恩——感恩生命让我们来到这个美丽的世界,而我们不枉来人世走一遭!
  这样动人的宣言曾引发我深深的思考:活着是一种高贵的幸福,我们是否应该少一点抱怨,多一点满足与感恩呢?
  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在这宝贵的生命旅程里,我们是否应该时刻心怀感恩?
  感恩父母,是他们赋予我们生命,并饱尝辛酸地把我们养育成人.
  感恩老师,是他们赐予我们智慧和才干,让我们在茫茫人世中自立、自信、自强.
  感恩周围每一个人,是他们让你学会成长.
  感恩周围每一个事物,是它让你享受温暖的阳光,并且期待明天的朝阳.
  感恩生命,是生命写下的不悔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