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要点初三的要点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2 11:08:10
初中政治要点初三的要点

初中政治要点初三的要点
初中政治要点
初三的要点

初中政治要点初三的要点
九年级《思想品德》知识点归类复习
一、“主体”、“主要”、“主角”、“主导力量”类
1、我国“一国两制”中的国家主体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主体是公有制.我国分配制度的主体是按劳分配.
3、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先进生产力的主要标志是科学技术.
5、我们参与经济生活的主要表现于日常生活的消费和理财.
6、我国经济大舞台上的主角是公有制经济.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是国有经济.
二、“基本”类
1、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我国的基本国策有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
3、最终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4、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是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5、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
6、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7、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8、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是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
9、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10、我国环境的基本状况: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11、我国资源的基本国情: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12、“两个基本点”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13、我国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和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4、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立法)、有法必依(守法)、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执法).
三、“基础”类
1、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2、我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四项基本原则.
3、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
4、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发展教育和科学.
5、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是教育.
6、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自然资源.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大自然.
7、人民民主专政点国家政权的基础是工农联盟.
8、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物质文明的发展.
9、国家立法活动的基础是宪法.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宪法
四、“根本”类
1、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在各方面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相适应的比较成熟、比较定型的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
3、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四项基本原则;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4、中国发展的根本基点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5、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是教育.
6、实现经济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是发展科技、教育.
7、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8、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9、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是宪法. 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宪法. 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是宪法.
10、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有国家性质、根本制度、国家根本任务、基本经济制度等.
11、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共同富裕.
12、发展社会主义文化首要的和根本的要求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3、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保证是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4、提升广大人民的综合素质和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的根本是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
1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16、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原因: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
17、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18、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五、“本质”、“实质”、“性质”类
1、我国改革的实质(性质):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的本质:发展问题.
3、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是:共同富裕.
4、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我国的社会性质:社会主义社会.
5、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6、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7、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而经济竞争的实质又是科技的竞争,科技的竞争实质又是创新人才的竞争.
六、“最”类
1、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一国两制.
2、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共同富裕.
4、最富有责任心的人的共有情感:面对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
5、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为了祖国的统一和繁荣结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6、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
7、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8、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和效力或最具权威的是:宪法.
9、最能考验公民责任意识的是:国家处在危难时刻.
七、“集中”、“集中体现”类:
1、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不言代价与回报地履行责任.
2、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4、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科学技术.
5、中华民族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集中体现: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击非典精神、三峡移民精神等.
6、体现共同富裕原则的经济成分:集体经济.
7、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
八、“决定”类
1、决定一个国家民族未来的事业是:教育. 决定人们一生命运的事业是:教育.
2、实现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条就是: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3、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是:科技创新能力.
4、我国实行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决定因素是: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
5、我国实行的分配制度的决定因素是:基本经济制度.
九、“制度”类
1、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5、我国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6、我国的两种制度指的是: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
十、“核心”、“中心”类
1、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2、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3、我国现代化建设各项工作的中心:经济建设. 一个中心指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5、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
十一、“关键”类
1、控制人口增长的关键是:少生.
2、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是发展,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者.
3、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的是:国有经济.
十二、“目的”、“目标”
1、基本路线确定的奋斗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在各方面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相适应的比较成熟、比较定型的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与活力.
3、在实际工作中,要牢牢把握大局的目的是:发展.
4、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根本目的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教材P114“六个更加”.
6、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实现最高理想(共产主义).
十三、“原则”、“原因”类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原则: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管理.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3、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发展两岸关系的原则: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5、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
6、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原则:集体主义.
7、中华文明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断,历久弥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十四、“前提”类
1、两种制度的前提是:一个中国. 2、改革和发展的前提:稳定. 3、依法治国的前提:有法可依.
十五、“保证”、“保障”
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保证:四项基本原则.
2、物质文明发展的政治保证和法律保障是:政治文明.
3、物质文明发展的精神(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是:精神文明.
4、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5、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十六、“重要”、“重点”类
1、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3、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4、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所有制.
5、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精神.
6、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是:依法行政.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非公有制经济.
8、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诚实守信.
9、获得成功的重要途径:增强自身实力
十七、带有“一”的知识点:
1、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一个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
十八、带有“二(两)”的知识点:
1、两个基本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
2、两个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
3、精神文明建设的两个方面: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4、公有制的两个基本组成部分: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
5、“两种制度”: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
十九、带有“三”的知识点:
1、三次科技革命:P55
2、三个代表:中共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社会主义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三个原因或表现:P34第一段2-4行.
4、基本国情的三个方面: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P50、P53、P59.
5、实行计划生育的三个有利于: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6、人口现状的三个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7、控制人口数量的三个具体措施:晚婚、晚育、少生.
8、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9、三步走战略:P88第二段第3行---P89第一段.
10、“三下乡”活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 城市“创三优”:创建优美环境、建立优良秩序、搞好优质服务
11、发展先进文化的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12、公有制经济的三种成分: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13、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14、新型民族关系的三个特点: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
15、维护民族团结的“三个尊重”: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文字.

九年级《思想品德》知识点归类复习 一、“主体”、“主要”、“主角”、“主导力量”类 1、我国“一国两制”中的国家主体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主体是公有制。我国分配制度的主体是按劳分配。 3、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先进生产力的主要标志是科学技术。 5、我们参与经济生活的主要表现于日常生活的消费...

全部展开

九年级《思想品德》知识点归类复习 一、“主体”、“主要”、“主角”、“主导力量”类 1、我国“一国两制”中的国家主体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主体是公有制。我国分配制度的主体是按劳分配。 3、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先进生产力的主要标志是科学技术。 5、我们参与经济生活的主要表现于日常生活的消费和理财。 6、我国经济大舞台上的主角是公有制经济。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是国有经济。 二、“基本”类 1、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我国的基本国策有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 3、最终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4、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是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5、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 6、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7、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8、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是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 9、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10、我国环境的基本状况: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11、我国资源的基本国情: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12、“两个基本点”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13、我国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和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4、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立法)、有法必依(守法)、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执法)。 三、“基础”类 1、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2、我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四项基本原则。 3、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 4、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发展教育和科学。 5、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是教育。 6、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自然资源。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大自然。 7、人民民主专政点国家政权的基础是工农联盟。 8、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物质文明的发展。 9、国家立法活动的基础是宪法。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宪法 四、“根本”类 1、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在各方面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相适应的比较成熟、比较定型的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 3、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四项基本原则;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4、中国发展的根本基点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5、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是教育。 6、实现经济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是发展科技、教育。 7、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8、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9、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是宪法。 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宪法。 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是宪法。 10、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有国家性质、根本制度、国家根本任务、基本经济制度等。 11、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共同富裕。 12、发展社会主义文化首要的和根本的要求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3、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保证是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4、提升广大人民的综合素质和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的根本是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 1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16、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原因: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 17、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18、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五、“本质”、“实质”、“性质”类 1、我国改革的实质(性质):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的本质:发展问题。 3、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是:共同富裕。 4、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我国的社会性质:社会主义社会。 5、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6、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7、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而经济竞争的实质又是科技的竞争,科技的竞争实质又是创新人才的竞争。 六、“最”类 1、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一国两制。 2、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共同富裕。 4、最富有责任心的人的共有情感:面对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 5、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为了祖国的统一和繁荣结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6、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 7、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8、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和效力或最具权威的是:宪法。 9、最能考验公民责任意识的是:国家处在危难时刻。 七、“集中”、“集中体现”类: 1、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不言代价与回报地履行责任。 2、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4、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科学技术。 5、中华民族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集中体现: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击非典精神、三峡移民精神等。 6、体现共同富裕原则的经济成分:集体经济。 7、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 八、“决定”类 1、决定一个国家民族未来的事业是:教育。 决定人们一生命运的事业是:教育。 2、实现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条就是: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3、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是:科技创新能力。 4、我国实行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决定因素是: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 5、我国实行的分配制度的决定因素是:基本经济制度。 九、“制度”类 1、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5、我国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6、我国的两种制度指的是: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 十、“核心”、“中心”类 1、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2、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3、我国现代化建设各项工作的中心:经济建设。 一个中心指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5、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 十一、“关键”类 1、控制人口增长的关键是:少生。 2、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是发展,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者。 3、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的是:国有经济。 十二、“目的”、“目标” 1、基本路线确定的奋斗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在各方面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相适应的比较成熟、比较定型的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与活力。 3、在实际工作中,要牢牢把握大局的目的是:发展。 4、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根本目的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教材P114“六个更加”。 6、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实现最高理想(共产主义)。 十三、“原则”、“原因”类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原则: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管理。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3、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发展两岸关系的原则: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5、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 6、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原则:集体主义。 7、中华文明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断,历久弥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十四、“前提”类 1、两种制度的前提是:一个中国。 2、改革和发展的前提:稳定。 3、依法治国的前提:有法可依。 十五、“保证”、“保障” 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保证:四项基本原则。 2、物质文明发展的政治保证和法律保障是:政治文明。 3、物质文明发展的精神(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是:精神文明。 4、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5、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十六、“重要”、“重点”类 1、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3、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4、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所有制。 5、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精神。 6、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是:依法行政。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非公有制经济。 8、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诚实守信。 9、获得成功的重要途径:增强自身实力 十七、带有“一”的知识点: 1、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一个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 十八、带有“二(两)”的知识点: 1、两个基本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 2、两个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 3、精神文明建设的两个方面: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4、公有制的两个基本组成部分: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 5、“两种制度”: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 十九、带有“三”的知识点: 1、三次科技革命:P55 2、三个代表:中共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社会主义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三个原因或表现:P34第一段2-4行。 4、基本国情的三个方面: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P50、P53、P59。 5、实行计划生育的三个有利于: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6、人口现状的三个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7、控制人口数量的三个具体措施:晚婚、晚育、少生。 8、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9、三步走战略:P88第二段第3行---P89第一段。 10、“三下乡”活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 城市“创三优”:创建优美环境、建立优良秩序、搞好优质服务 11、发展先进文化的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12、公有制经济的三种成分: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13、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14、新型民族关系的三个特点: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 15、维护民族团结的“三个尊重”: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文字

收起

第一课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
1、为什么说原始社会是一个没有人剥削人的社会?
答:在原始社会,没有剩余产品,没有任何私人占有现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与合作的关系.因此 ,原始社会是一个没有人剥削人的社会。
2、为什么说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
答: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封建社会,土地是主要的生产资料,地主阶级掌...

全部展开

第一课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
1、为什么说原始社会是一个没有人剥削人的社会?
答:在原始社会,没有剩余产品,没有任何私人占有现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与合作的关系.因此 ,原始社会是一个没有人剥削人的社会。
2、为什么说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
答: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封建社会,土地是主要的生产资料,地主阶级掌握了绝大部分土地所有权,而农民却没有土地或者只有少量的土地,农民为了进行生产维持生计,不得不租种地主的土地.这样,农民就不得不依附于地主,得不到真正的自由,并把大部分劳动产品作为地租交给地主,遭受地主的剥削.所以说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
3、为什么说封建社会的建立是历史发展的一大进步?
答:农民有了一定的人身自由,能够比较自主地进行劳动.农民可以有自己的劳动工具,部分农民甚至还有少量的土地,农民的劳动成果,除大部分作为地租交纳给地主外,还能够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这使得他们比较关心生产,注意改进工具,生产积极性大为提高.所以说封建社会的建立是历史发展的一大进步。
4、在封建社会里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方式有哪些?
   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是榨取地租。地主还通过放高利贷、收缴苛捐杂税、强迫农民服徭役等多种方式,对农民进行残酷的剥削。
  5、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是什么?
答:在资本主义企业里,工人劳动所创造的价值,远远大于自己所得到的工资.除去工资由工人劳动创造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那一部分价值,叫做剩余价值.资本家就是靠无偿占有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而发财致富的.这就是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
6、为什么说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性质没有改变?
答:因为:第一,在现代资本主义国家里,资产阶级为了巩固国家政权,采取了一些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但这并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
第二,资本主义国家政权,一直掌握在占有生产资料的资本家手里,始终代表资产阶级特别是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第三,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始终是少数人的民主,是为巩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
总之,资本主义国家始终代表资产阶级对工人和广大劳动人民实行阶级统治,无论过去和现在都是资产阶级的统治工具。
7、三次科技革命的时间、标志、影响?
答:(1)工业革命发生于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初,其标志是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第二次科技革命发生的时间是19世纪的最后十几年,其标志是电力的广泛应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其标志是电子计算机、原子能和空间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应用。
(2)工业革命使生产力出现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狂飙式的发展,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第一次飞跃,创造出以往任何时代都无法比拟的巨大的社会财富。也使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起来。
  第二次科技革命后,电力取代蒸汽动力成为主要能源,人类从此由蒸汽时代跨进了电气时代。在科技革命推动下,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又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并导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新的变化,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
  新科技革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历史的蒸汽革命和电力革命,它使生产劳动从电气化发展到自动化、智能化,也使劳动对象发生了重大变革,极大地扩展了劳动对象的范围,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同时也推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以进一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8、在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工人生活有所改善和提高是不是已摆脱了受雇佣、受剥削的地位?
答:在当代一些发达国家中,劳动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善和提高,但这是以资本家更多地榨取了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为前提的。资本家给工人支付“高工资”,主要目的在于获取高额利润,这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关系,也不可能改变工人阶级被雇佣、受剥削的地位。
9、分析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说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答:(1)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社会对生产实行统一管理,通过市场使资源得到合理配置,生产得到合理安排。
  (2)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制度的范围内虽然可以得到一时的缓解但不能根本解决。只有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才能进一步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要求。
  (3)社会主义终究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10、工人在资本家厂里做工,按照契约规定,工人劳动一天,资本家付一天的工 资,两者之间是一种公平交易的关系吗?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到资本家厂里去做工,按照契约规定,资本家付给工人工资,表面上看,工人劳动一天资本家付给一天工资,好像是一种公平交易,实际上完全不是如此。资本家正是按契约规定,购买了工人的劳动力,而劳动力在使用的过程中,却能创造出比本身更大的价值。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工资只是工人劳动中所创造的一小部分价值。其余大部分,被资本家无偿占有,这就是剩余价值。因此,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带有隐蔽性,他剥削工人的秘密,正是在公平交易的掩盖下进行的。
  11、怎样理解社会主义事业前进曲折性?(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来说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曲折性。)
  答: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来看,封建制度代替奴隶制度、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虽然是以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但都经历了相当长的反复斗争的曲折历程。社会主义制度不是以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而是从根本上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消灭剥削阶级,其斗争的复杂性、曲折性、长期性,是不可避免的。
  12、社会主义国家应该怎样和资本主义国家相处?
  答:一方面,社会主义国家可以同资本主义国家和平共处,建立各种关系,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社会创造出来的先进生产力和文明成果来发展自己;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国家要对资本主义世界敌视社会主义的势力保持高度警惕,严防他们的一切颠覆活动。
13、处在新的科技革命时代,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参与这一伟大革命?
  回答要点:①、努力学好各门功课,全面打好基础,提高各方面素质;②、积极参加校内外科技活动,培养科技意识;③、独立思考,刻苦钻研,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
第一课 知识点
1、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叫做生产力。
2、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叫生产关系。
3、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级阶段。
4、石器作为人类制作的最初工具,在原始社会很长一段时间里,有决定意义。
5、火的使用,畜牧业和农耕业的产生和发展,对远古人类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6、氏族是原始社会人们共同生活和劳动的基本单位。
7、在阶级社会里,国家的本质是阶级统治工具。
8、奴隶的两个来源:最初是战俘,另一种是债务奴隶。
9、文字的出现,有利于生产经验和社会知识的继承、积累和传播,为科学文化的发展准备了必要的条件,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10、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是农民阶级反抗地主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
11、具有世纪历史意义的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在17世纪的英国和18世纪的法国。
12、最大限度地榨取剩余价值,是资本家进行生产的直接目的和根本动机。
13、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14、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15、私有制、阶级、国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16、原始社会后期,生产力有了新的发展,标志是金属工具的出现。
17、人类社会第一次形成的两大对立阶级是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
18、为维护统治,地主阶级除依靠暴力外,还利用封建迷信、封建道德,宣扬君权神授,扶植教会势力,以禁锢劳动人民的思想。
19、中国封建社会的科技文化成就,代表了全人类在封建时代所达到的水平。
20、生产社会化的表现:企业规模越来越大;企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企业的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
21、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22、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长期共存和斗争,是当今国际社会的基本事实。
23、残酷的封建剥削,无法提高购买力,同时,无法解决生产进一步发展所需的市场和劳动力问题。说明封建生产关系已不适应生产力发展了。
24、工人受资本家剥削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
25、新科技革命的兴起及其影响表明,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
第二课 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1、为什么说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答:这是因为: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谋求强盛;中国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相勾结,极力反对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总之,已经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不具备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的条件。
2、在百年抗争中,中国人民自己做出的具有历史必然性的决定性的选择是什么?
  答:就是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上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
  3、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具备了哪些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主客观条件?
  答:第一,工人阶级掌握着国家政权。工人阶级有能力担当起领导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第二,人民政权有能力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第三,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民要求走社会主义道路。
4、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
  答: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5、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主要特点是: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对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原则。
6、半个多世纪以来,新中国发生了哪些历史性巨变?这些巨变表明了什么?得出什么道理?
  答:(1)社会主义的中国,实现了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2)社会主义的中国,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掌握了自己命运。(3)社会主义的中国,改变了旧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初步实现了国家的繁荣和富强。
  表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道理:(1)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2)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7、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各是什么?
  答:内容: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由这次全会揭开序幕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开辟的。这条新的正确的道路,赋予民族复兴新的强大生机。从此,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8、什么是新民主义革命?
  答: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区别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
9、“三个代表”的含义及其地位怎样?
  答: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地位:“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也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10、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答:因为:(1)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2)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中国共产党所具备的而其他任何政党所不具备也不可能具备的先进性的集中体现。
11、新民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有何区别与联系?
  答: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革命阶段。但两者之间又有必然的联系,因为它们都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无产阶级独立自立的领导权,是新民主义革命能够取得彻底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新民主义革命能够直接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决定性因素。
12、“一国两制”的含义是什么?有何重大意义?
  答:(1)“一国两制”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是党和国家(政府)制定的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2)“一个国家”,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两种制度”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意义:实行“一国两制”有利于祖国的和平统一,有利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有利于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稳定与繁荣。我国按照“一国两制”方针顺利恢复了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按照“一国两制”方针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13、香港的割让和回归的原因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道理?
  香港割让的原因:清政府政治腐败,经济、军事落后,英国为把中国变为它的殖民地,通过发动侵略战争和强行租借等手段侵占了香港地区。这表明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
  香港回归的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大为增强,国际地位大为提高;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为香港回归开辟了正确的道路。这表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14、作为中学生,你能为祖国的统一做些什么?
勤奋学习,努力掌握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本领;积极宣传我国政府的基本原则,坚决同民族分裂行为做斗争,为维护国家完全统一贡献力量。
  第二课 知识点
1、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封建社会的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
3、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改良派发起的维新运动,由于他们脱离人民,把成功 的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封建君主身上,并幻想得到某些帝国主义大国的支持, 所以注定要失败。
4、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打开了社会进步的闸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但是,在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的胁迫下,辛亥革命的果实最终还是落到了反动派的手中,因而未能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5、十月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找到了实现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的最锐利的思想武器-马克思列宁主义。
6、1919年的五四运动,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7、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8、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创造性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伟大的毛泽东思想,成功地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义革命道路。
9、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民族从此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
10、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11、新中国56个兄弟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12、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后,国内主要矛盾转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13、1956年底,我国对个体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14、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为了祖国的统一和繁荣结成了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15、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16、“文化大革命”十年,严重偏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走了相当曲折的弯路,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第三课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为什么说我国社会主义仍然处在初级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所以说,我国社会主义仍然处在初级阶段。
2、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面对从未遇到过的所有问题,我们的根本判断标准是什么?
  答:根本判断标准是“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3、我国人口现状有哪些特点?
  答: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这是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此外,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还表现为:农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