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十大人口锐减时期谁来列举中国汉人历史上十大人口锐减时期.比如当年蒙入中原屠戮汉人2000W余人补充:定在新中国建国以前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8 18:47:04
中国历史上十大人口锐减时期谁来列举中国汉人历史上十大人口锐减时期.比如当年蒙入中原屠戮汉人2000W余人补充:定在新中国建国以前

中国历史上十大人口锐减时期谁来列举中国汉人历史上十大人口锐减时期.比如当年蒙入中原屠戮汉人2000W余人补充:定在新中国建国以前
中国历史上十大人口锐减时期
谁来列举中国汉人历史上十大人口锐减时期.
比如当年蒙入中原屠戮汉人2000W余人
补充:定在新中国建国以前

中国历史上十大人口锐减时期谁来列举中国汉人历史上十大人口锐减时期.比如当年蒙入中原屠戮汉人2000W余人补充:定在新中国建国以前
1.战国混战时期,至战国末人口只有2000万
2.秦末战争,人口数不详
3.西汉末年至东汉初年,汉平帝元始二年时有人口5959万到东汉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时只有2100万
4.东汉末年三国时期,汉桓帝永寿二年时人口5647万,到晋武帝太康元年只有1616万
5.八王之乱及十六国时期.北方人口在公元370时只有998万
6.南北朝时期,南方到陈后主祯明三年人口只有200万
7.隋末唐初.隋炀帝大业五年时有人口4601万,到中宗神龙元年时(也就是705)只有3714万
8.安史之乱.唐玄宗天宝十四载有人口5291万到唐肃宗乾元三年人口1699万人口锐减20.32%
9.南宋末年时期.南方在南宋嘉定十六年人口达到7681万,但到南宋理宗景定五年只剩1302万
10.明末清初.明光宗泰昌元年有人口5165万,到清顺治八年只剩了1063万
历代人口的官方统计数

具体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死亡!
公孙轩辕期<黄帝>征诸侯
西周伐商(帝辛US绩昌)
春秋时期(中国居然有一百三十多个小国)
东汗末年期<三国>
魏晋南北朝:内战加外战
隋唐时候(杨坚US李渊)
元(忽必烈入中原)
就记得这几个朝代都是死了很多人
凡朝代开国初期都是成片成片死...

全部展开

具体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死亡!
公孙轩辕期<黄帝>征诸侯
西周伐商(帝辛US绩昌)
春秋时期(中国居然有一百三十多个小国)
东汗末年期<三国>
魏晋南北朝:内战加外战
隋唐时候(杨坚US李渊)
元(忽必烈入中原)
就记得这几个朝代都是死了很多人
凡朝代开国初期都是成片成片死

收起

根据据《汉书》的记载,西元2年西汉的户数为1235.6490万,口数为5767.1401万。
西汉末年,王莽篡汉、烽火遍地,加上自然灾害频发,人口数再次锐减。东汉明帝时,全国人口数量仅3500万左右。
东汉末年开始,中国进入长期战乱,人口数量与分布发生重大变化。黄河流域屡遭战争,十室九空,人口大量南迁。三国时期没有具体人口调查数字,今人估计应在3000万左右。但到了晋代《晋书》记载...

全部展开

根据据《汉书》的记载,西元2年西汉的户数为1235.6490万,口数为5767.1401万。
西汉末年,王莽篡汉、烽火遍地,加上自然灾害频发,人口数再次锐减。东汉明帝时,全国人口数量仅3500万左右。
东汉末年开始,中国进入长期战乱,人口数量与分布发生重大变化。黄河流域屡遭战争,十室九空,人口大量南迁。三国时期没有具体人口调查数字,今人估计应在3000万左右。但到了晋代《晋书》记载,太康元年全国仅246万户,1616万口。
西元589年,隋平陈,中国再度统一。据《隋书》记载,大业五年全国户数为907万。而经过战乱,唐初人口数字据记载仅二三百万户。
贞观后社会安定,人口增长迅速。据《通典》记载,天宝十三年全国人口有891.7409万户,5291.9309万口。今人将隐匿人口估计在内,则唐前期人口峰值在8000—9000万之间。安史之乱以后,唐朝藩镇割据,直至后来五代十国,没有统一数字,而北宋统一天下后的统计是北宋初年仅有650余万户。
蒙古四处侵略的半个世纪中,其在作战地区进行残酷的杀戮,随后又长期相伴瘟疫与饥荒,导致人口严重损失,北方的损失极为惨重。1234年后北方人口跌至谷底,1236年完成的乙末籍户为110余万户,仅有金代鼎盛时期的13%。南宋境内主要人口损耗发生在四川,四川在1290年户数仅有嘉定十六年(1223年)的4%。至元二十七年全国大约有1500余万户、7500万人左右。此时距宋亡已十一年,且大理国已归其版图,但人口数仅有13世纪初的宋、金、夏三国一半左右。
经过元末多年战争,人口大量死亡,逃亡更加严重。洪武初年采取休养和安抚政策,人口有所回复。洪武廿六年(1393年)全国人口总数有7270万。崇祯末年全国约有1.5亿人口。
清代康熙年间全国人口已有1.6亿,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已至3.115亿,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为3.831亿,
咸丰元年(1851年)太平军起事前全国有人口4.36亿。后不断下滑到2.5596亿(同治5年)
1912年(民国元年)内务部统计全国人口为4.058亿,1936(民国廿六年)年内政部统计为4.791亿,1947年(民国卅六年),由于战争损耗,全国人口有4.61亿。

收起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个一级行政区之人口密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个一级行玫区之人口目录 [隐藏]
1 战国至两汉时期
2 魏晋南北朝时期
3 隋唐五代时期
4 宋辽金元时期
5 明清时期
6 民国时期
7 目前的中国人口
7.1 历次中国大陆人口普查数据
8 参考书目
[编辑]
战国至两...

全部展开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个一级行政区之人口密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个一级行玫区之人口目录 [隐藏]
1 战国至两汉时期
2 魏晋南北朝时期
3 隋唐五代时期
4 宋辽金元时期
5 明清时期
6 民国时期
7 目前的中国人口
7.1 历次中国大陆人口普查数据
8 参考书目
[编辑]
战国至两汉时期
根据《国语》记载,周宣王时中国就已进行过人口调查。但真正详细的人口调查起源于战国时期,但当时的资料并没有保存下来。现存最早的全国性户口数据是西汉平帝元始二年(西元2年)的户口数字。
关于战国时期各国人口,由于缺乏记载,只能根据当时各国兵力及资料推算。估计总数在2000万左右。秦朝统一后地域范围虽有扩大,但由于在战争中人口损耗及滥用民力,人口并未有明显增加。秦末年由于各项大型工程损耗人力及持续多年的楚汉战争,导致西汉初年人口锐减。西汉初期人口数据估算在1500万—1800万之间。此后由于奉行黄老政治、与民生息,以及汉武帝时期的领土扩张,人口数量大幅提升。根据据《汉书》的记载,西元2年西汉的户数为1235.6490万,口数为5767.1401万。
由于中国历史早期农业发展集中在黄河流域,故西汉人口密度分布极不均匀。以淮河、秦岭为界,北方人口有不足八成,南方人口不足两成。人口数超过500万的司、豫、冀、兖、青、徐五州均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带,这五州的人口总数占全国的55%。首都长安周围人口密度达每平方公里1000人左右。人口数量在200万以下的有交、凉、并、朔方四州。扬、荆、益三州的主要人口分布在成都平原、南阳盆地、太湖平原和宁绍平原。
西汉末年,王莽篡汉、烽火遍地,加上自然灾害频发,人口数再次锐减。东汉明帝时,全国人口数量仅3500万左右。后人口开始恢复。永和五年(140年),全国有户969.8630万,口4915.0220万。至157年,全国有户1067.7960万,口5648.6856万。已大致恢复至西汉极盛时期。
东汉的人口分布又有变化。中原人口为躲避战火向长江流域迁徙,南方人口升至全国四成。口数超过500万的有豫、荆、扬、益四州。南方人口增长的同时,北方大部分郡国人口减少。
[编辑]
魏晋南北朝时期
东汉末年开始,中国进入长期战乱,人口数量与分布发生重大变化。黄河流域屡遭战争,十室九空,人口大量南迁。三国时期没有具体人口调查数字,今人估计应在3000万左右。但《晋书》记载,太康元年全国仅246万户,1616万口。
西晋的统一局面并未持续,全国又爆发了永嘉之乱。中原人民为躲避战火纷纷南迁,南方因而设置大量侨州。《宋书》记载大明八年户口数为90.1769万户,517.4074万口。由于当时隐匿人口数量非常严重,这个数字并不真实。今人研究认为刘宋人口数量最多时有1800—2000万,北魏在3000万左右。
[编辑]
隋唐五代时期
西元589年,隋平陈,中国再度统一。据《隋书》记载,大业五年全国户数为907万。
唐初人口数字据记载仅二三百万户。贞观后社会安定,人口增长迅速。据《通典》记载,天宝十三年全国人口有891.7409万户,5291.9309万口。今人将隐匿人口估计在内,则唐前期人口峰值在8000—9000万之间。
安史之乱后全国人口发生重大变化。北方人口再次大量南移。襄州人口增加120%,鄂州增加100%,苏州增加30%,泉州增加50%,广州增加75%。五代十国时期南方九国中,只有吴和吴越两国君主为南方本地人,南汉君主是早期移民后裔,其它六国的君主均为北方移民。
[编辑]
宋辽金元时期
北宋初年仅有650余万户。元丰年间有户1600余万。《宋史》记载崇宁元年(1102年)有2000万户(实际各路相加为1730余万户)。今人研究认为北宋大观三年(1109年)户数达2088万,人口约11275万。据《辽史》记载及今人考订,辽代人口鼎盛时期有140余万户,900万人;西夏约有300万人。
若仍以秦岭淮河为界,崇宁时北方有户540万,南方有户1240万,显示南方人口继续增长,中国进入南北人口变化转折时期。北宋末年金兵南侵,北方人口又一次大规模南迁。其先后有两次高峰。第一次在1127年靖康之难,大批衣冠士族南渡淮河流域,直到绍兴议和为止;第二次是1161年金主完颜亮毁约南侵,南宋政府以优待政策招徕北人,于是大批人口渡淮南迁。13世纪初期,南宋与金均进入人口峰值,分别有人口8500万和5600—5700万。
1227年蒙古灭西夏,1234年灭金,1276年灭南宋。在蒙古四处侵略的半个世纪中,其在作战地区进行残酷的杀戮,随后又长期相伴瘟疫与饥荒,导致人口严重损失,北方的损失极为惨重。1234年后北方人口跌至谷底,1236年完成的乙末籍户为110余万户,仅有金代鼎盛时期的13%。南宋境内主要人口损耗发生在四川,四川在1290年户数仅有嘉定十六年(1223年)的4%。至元二十七年全国大约有1500余万户、7500万人左右。此时距宋亡已十一年,且大理国已归其版图,但人口数仅有13世纪初的宋、金、夏三国一半左右。
据《元史》记载,至顺元年(1330年)全国有纳赋户1386万户,口5951万。实际户口约有1700万户、8500万人左右。
[编辑]
明清时期
经过元末多年战争,人口大量死亡,逃亡更加严重。洪武初年采取休养和安抚政策,人口有所回复。洪武廿六年(1393年)全国人口总数有7270万。其中民户6650万,军户620万。北五省(北平、山西,山东、河南、陕西〕人口有1979万,占全国27%。其中山东最多,有611万,以下依次为山西(424万)、河南(316万)、陕西(296万)、北平(293万)。中五省(京师、浙江、江西、湖广、四川)人口总数为3818.8万,占全国52%。人口密度最高的苏南太湖流域人口达706.9万,平均每平方公里220人;其次为浙江省,有1113.9万;江西有812万,湖广有483万,四川最少,仅147万。南五省(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总人口有1158.7万,占全国的16%。崇祯末年全国约有1.5亿人口,分布格局基本未变
清代康熙年间全国人口已有1.6亿,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已至3.115亿,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为3.831亿,这时清代中期人口最高值。南方人口比重为71.4%,北方28.6%。人口超过两千万的有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浙江、江西、湖北、四川、广东;不足两千万的有直隶、湖南、福建、山西、陕西、甘肃;不到1000万的有云南、贵州。人口最密集的地区有太湖平原、长江流域、大运河沿线。咸丰元年(1851年)太平军起事前全国有人口4.36亿。后不断下滑到2.5596亿(同治5年),1898年(光绪24年)时人口回升到3.1972亿。
民国时期
1912年(民国元年)内务部统计全国人口为4.058亿,1936(民国廿六年)年内政部统计为4.791亿,约占全世界的四分之一。以黑河-腾冲县以东占全国人口90%以上,但其面积为全国的43%;该线以西面积占全国的57%,人口却不足10%。四川、江苏、山东为全国人口最多三省。江苏、山东、浙江为人口密度最高三省。据估计,1947年(民国卅六年),由于战争损耗,全国人口有4.61亿。
参考资料:中国人口史

收起

战争时期都是人口锐减时期.
至于战争大小 去zhidao.baidu.com问下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