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养殖牛蛙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2 10:05:45
怎样养殖牛蛙

怎样养殖牛蛙
怎样养殖牛蛙

怎样养殖牛蛙
中国林蛙、美国牛蛙养殖技术
  林蛙养殖目前有温室养殖,室外建场养殖和野外封沟放养等三种方法.但温室养殖的经济效益更加明显.
  林蛙以昆虫为主食,温室养殖林蛙的活饵料,主要是黄粉虫,蝇蛆和蚯蚓等.除黄粉虫饲养需用麸皮外,其他两种饵料都可以用禽畜粪或无毒害的有机垃圾饲养,这就大大的降低了养殖成本.因此可以说林蛙养殖是一项头资小,见效快的新兴行业.
  日光温室大棚投资1.5万元(400平方米).饲养黄粉虫用房两间,加上饲料成本5千元,可养幼蛙8~10万只,当年可出栏雌蛙2万只左右,按市场最低价计算,每只5.00元,产值可达10万元以上,不但当年可收回投资,并且还有很高的经济回报.
  牛蛙原产于北美洲,是食用蛙中体型最大的种类.牛蛙生长快,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国外养殖用的牛蛙有美国牛蛙、沼泽绿牛蛙、春蛙、非洲牛蛙、非洲大牛蛙等.牛蛙个体重可达1公斤以上. 牛蛙喜高温荫湿,多栖息在池塘边沿近水处的草丛中,特别喜欢栖息在池塘坑边被水的波浪击拍而成的半干半湿的土穴中,往往下半身浸去水中,头部露出水面,头向外.牛蛙鸣叫声酷似黄牛,听到牛蛙叫声,可预知产卵期即将来临,产卵期过后即停止鸣叫.
  牛蛙繁殖及幼蛙培育技术 (一) 牛蛙的繁殖 牛蛙到5-7月开始产卵,产卵的最适水温为24-28℃,产卵时间为10-30分钟,产卵量随母蛙袋子个体大小而异,一般产卵为数千至5万粒.产卵后30分钟即应采捞,采捞卵块时,人要站在水中,用剪刀将卵块周围和卵块下边与其相连的杂草全部剪断,用采卵器将卵块搬运至孵化池进行孵化.孵化池要求50-60厘米深的水体,面积1.2-2平方米,每平方米孵6000粒卵为宜.卵的孵化,水温要求20-30℃,水的pH值为7-7.5;重金属离子含量不得超过饮用水标准.孵化过程中不要惊动水体,灌水要防止流量与高度不宜过大,池上搭荫棚防暴晒和暴雨.
  二) 蝌蚪的培育 刚孵出的牛蛙蝌蚪游泳能力差,要在孵化池中饲养十天左右才能转入蝌蚪池.蝌蚪池要清洗消毒后5-7天再放入蝌蚪,池子不宜过大,30-36平方米为宜,最小可设6-8平方米,水深0.6-1.2米. 蝌蚪要求的适宜水温是26-30℃,盛署高温要搭设凉棚,适当加深水位,勤换新水.刚孵化10天的蝌蚪,每平方米放养1000-2000尾,孵化后10-20天的蝌蚪,每平方米放500-1000尾,30天后每平方米放100-130尾.蝌蚪孵出4-15天后开始摄食单细胞藻类,以后可适当增加各种动物性饵料,如田螺肉、鱼肉、动物肉脏、死鱼等,再搭配部分米糠、玉米粉、豆饼、麦麸、稀饭等. 投饵量:7-30天内日投饵40-70克,动物饵料占60%;30天后到变态,每百只蝌蚪投饵40-80克,动物性饵料占47%.一天投放一次,在下午4-5点钟进行.
  商品蛙的养殖 饲养场地要选择水源充足,干旱不干涸,洪水不泛滥,树荫多的地方,以潮湿、温暖背阳的地方和杂草丛生地较好,面积要根据养殖数量而定,可开塘养殖,也可开沟养殖,水深冬季要保持1-1.2米.蛙池周围要用芦帘、竹篱笆或铁丝网、尼龙网、砖墙等围起来,围栏要入土15-20厘米,高1.5米,防止牛蛙外逃.池中要种植莲藕及其他叶大叶多的挺水植物,也可种植水花生、睡莲等水草,水面到围墙间须留1-2米较缓坡的陆地,并要为蛙修建蛙穴,可用粘土泥团做,也可用砖作骨架,内外侧涂上一层泥以免擦伤蛙皮.蛙洞与池地面平行,进深50-70厘米,宽15-20厘米,高10-15厘米,洞内要有2-5厘米深的水. 蛙只吃活动饵料,需要人工补充饵料,方法有: 1、灯光诱虫.用30瓦的紫外灯或40瓦的黑光灯效果较好,天黑即开灯,可看到牛蛙群集灯下,跳跃吞食昆虫的热闹情景. 2、补充小鱼虾.其方法一,是在蛙池边挖浅水坑,投入小鱼虾,以补充饵料不足;其二,采用木竹制成的槽状饵料盘,其底钉上尼龙沙布,盘中水与池水相接,固定在蛙池内荫凉处,放入活的小鱼虾.天气转凉,昆虫稀少时采用这种方法有显著作用. 3、人工捕捉蝗虫、螳螂、蝼蛄等昆虫放入蛙池杂草中,让蛙自然摄食.
  蛙病的防治:
  红腿病 1、病症:病蛙行动迟缓,食欲下降.病蛙腹部及大腿内侧皮下点状出血,病重时,腿部肌肉明显充血.常与“肠胃炎”等病并发. 2、病因:水质恶化,放养密度过高是诱发该病的重要条件.主要病原为嗜水气单孢菌和不动杆菌. 3、危害:该病的病期较长,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此病,主要发病季节在5-10月份.宁波等沿海地区发病较高,如是干法越冬,则在越冬期间也发生该病.红腿病的发病率一般为20-30%,病死率在20-50%之间,高者可达80%以上. 4、 防治方法: (1)定期换水,使池水保持清洁. (2)适当控制放养密度,随着牛蛙的生长,应根据池大小、水温高低和牛蛙规格及时分养,调整放养密度. (3)水体用 3ppm的高锰酸钾或4ppm的“蛙消安"消毒,对该病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4)在蛙饲料中拌入“蛙病宁”、“SMZ”等药物投喂,对病蛙有较好的疗效.
  (二) 烂皮病 1、病症:该病初发时,牛蛙的背部皮肤失去光泽并出现白斑,之后,表皮脱落并开始溃烂,露出背肌,烂斑四周呈灰白色,病重时,可扩展到四肢.蛙眼瞳孔病初时出现粒状突起,逐渐发白,直至形成一层白色脂膜覆盖在眼球表面.病蛙初时尚能行动,重症时则拒食不动,直至死亡.牛蛙病后至死亡时间根据蛙体大小而长短不一,一般4-15天,长者可达一月以上. 2、病因:引发该病的原因较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营养不平衡.投喂的饲料单一,饲料中缺乏微量元素,尤其维生素A和维生素D的缺乏是诱发该病的重要原因. (2)外表受损,导致细菌及真菌的继发感染. (3)原发性细菌感染.醋酸钙不动杆菌是主要病原之一. 3、危害:该病好发于150克以下的小蛙,刚完成变态后的幼蛙发病率更高.时间一般为4-9月,春秋两季是发病的高峰时间.有发病快、病期长的特点.发病率在20-50%之间,单纯以蚕蛹为饲料的养蛙地区发病率更高.病死率通常在30-70%,高时可达90%以上. 4、防治方法: (1)在蝌蚪变态前期进行强化培养,饲料中适当添加维生素A和维生素D以及其他微量元素如钙、磷、碘等,不仅能提高蝌蚪的变态成活率,而且可使变态后的幼蛙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 (2)定期换水,改善养殖环境,并对养殖场作定期药物消毒.消毒用药一般为高锰酸钾、蛙消安、生石灰、孔雀石绿等. (3)在幼蛙饲料中添加维生素A和维生素D,并努力保持饲料的新鲜和多样化,使蛙的营养摄入保持平衡. (4)药物治疗.若以“蛙消安”4-5ppm对病蛙池泼洒消毒,用药两次,4天后病情可得到控制;用3ppm的高锰酸钾与冰醋酸合剂全池泼洒的方法,可使病蛙停止死亡,病轻者恢复健康.
  (三) 暴发性出血败血症 1、病症:发病蝌蚪腹部有明显的红色出血点,咽部及肛门四周的出血现象更为明显,重症时,体表出现几近透明的溃疡斑,眼球突出、充血,时有烂尾现象,鳃因失血而呈灰白色,腹部鼓胀,腹水严重,肝、肠明显充血,死亡前有在水面打转的现象. 2、病因:水质恶化,放养密度过高是引发该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其病原目前尚不清楚. 3、危害:该病的发生表现为暴发性,且传染性极强.发病时间为5月中旬至9月下旬,水温一般在20℃以上.蝌蚪从发病到死亡只有2-3天,严重者可在一周内使整个蛙场的蝌蚪全部死尽.主要危害对象是蝌蚪,以变态期内的蝌蚪发病死亡尤为严重,幼蛙也时有发生该病.此病1995年呈暴发性流行,从对海盐县官塘的近千亩养殖池的调查显示,约有80%的春季蝌蚪暴发了该病,死亡率达60-100%,危害极为严重. 4、防治对策:该病因具暴发性、病期短的特点,目前尚无显著疗效的治疗药物.减少该病的损失应以预防为主: (1)蝌蚪池在放养前应清池.清池的药物可用生石灰(50-100ppm)、蛙消安(10ppm)、强氯精(3-5ppm)等. (2)加强管理,做好场地的清洁消毒工作.各养殖池的进排水应独立分开,工具在用前用后要消毒.蝌蚪入池前用20ppm的高锰酸钾进行消毒,杜绝外来病原的传染. (3)定期换水,保持水质良好;合理放养密养,减少发病机会. (4)在蝌蚪饲料中定期添加一些药物如“蛙用碘”、“SMZ”及“先锋霉素”等,池水用2-3ppm的高锰酸钾与乙酸的混合液消毒,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四) 肝炎(O氏病) 1、病症:外表无明显症状,仅表现为体色失去光泽,呈灰黑色.一旦发病,牛蛙很快停食,病蛙伏于草丛等阴湿处,四肢无力,肌体瘫软如一团稀泥,口腔时或有含血丝的粘粹吐出,并常伴有舌头从口腔中吐出的现象.解剖观察,病时肝脏严重色变,或失血呈灰白色,或严重充血而成紫黑色.胆汁浓而成墨绿色.肠、胃内无食物,仅有少量粘液,并有肠段套进胃中的现象. 2、病因:由细菌感染所致.蛙池长期不清池,水质恶化引发该病的重要因素. 3、流行及危害:该病临床表现为急性,传染性极强.发病时间为每年的5-9月,而以春、秋两季发病较多,主要危害对象是150克以上的成蛙.牛蛙从发病到死亡的时间一般为2-3天,死亡率极高.1992年在台州椒江郊区的近三百亩成蛙养殖池中,约有60%的蛙池发生了该病;1995年,广德邱村地区的600余亩蛙池,有70%以上的面积发病.两地的牛蛙病死率均在60-90%之间,危害极大. 4、防治方法:预防是减少该病损失的主要手段,可参考采用以下措施: (1)牛蛙在放养前应对蛙池作彻底的清塘消毒,尤其是已养过几年牛蛙的老池则更应做到这一点. (2)在养殖过程中应加管理,定期换水,使牛蛙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蛙场及食场应经常用药物消毒,药物可选用“鱼虾宁”、“蛙消安”、“生石灰”等. (3)杜绝投喂变质饲料,饲料应新鲜和多样化.所有因病死亡的鱼、虾、河蚌以及其他动物均不能作为牛蛙的饲料. (4)在选购蛙种时,应极力避免将病蛙带入自己的养殖场中.牛蛙入池前应进行体外消毒,消毒方法一般为20ppm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20分钟. (5)养殖场中应备有消毒池或缸,工具使用前后要及时消毒,并避免工具的交叉使用和借用. (6)牛蛙如出现病情,则应及时捞出病蛙和死蛙进行消毒处理,发病池用“蛙消安”或“蛙安粉”作全池泼洒消毒. (7)病蛙池用“蛙肝宁”拌饲投喂,结合消毒剂水体消毒,可有效控制该病.
  (五) 脑膜炎 1、病症:病蛙肤色发黑,厌食,其典型临床症状为脖子歪斜朝向一边,身体失去平衡,在水中流动时表现为腹部朝上并打转,解剖观察,病蛙的肝、肾、肠等均有充血现象. 2、病因:受细菌感染所致.主要病原菌为脑膜败血黄杆菌. 3、危害:该病最早在上海发现,1994、1995年间在嘉兴、湖州等相继发生.其危害的主要对象是100克以上的大蛙,传染性很强,发病时间一般在7-10月份,水温20℃以上.牛蛙从发病到死亡的时间因水温高低而有不同,一般4-7天,温度低时则可延长到15天以上.1994年,湖州千金乡约400亩蛙池中有40%以上的蛙感染了该病,死亡在40-90%之间. 4、防治方法: (1)对蛙池作定期药物消毒,定期换水.消毒用药可参考使用如“强力杀菌消毒剂”、“高锰酸钾与乙酸混合剂”等. (2)在饲料中拌入“蛙病宁II号”药物,对该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3)SMZ、蛙病宁等药物对该病也有一定的疗效.
  (六) 腹水病 1、病症:蝌蚪腹部膨胀,严重腹水是此病的主要病症.解剖可见肠内充气明显,后肠近肛门处时有结节状阻塞物,肝、胆等无明显变化.蝌蚪病后,活动明显减弱,食量减少. 2、病因:引发该病的病原不详,在病蝌蚪的肝组织中分离不到细菌. 3、流行及危害:腹水病的危害对象为蝌蚪,经调查比较,越冬后的上年秋季蝌蚪发病率明显高于当年春季蝌蚪.该病多发于春夏季(4-8月),水温20℃以上,有很强的传染性,蝌蚪从发病到死亡的时间通常为3-5天,个别池在一周内蝌蚪全部病死.1996年春,海盐、湖州等地的蝌蚪几乎同时发生该病,调查了湖州千金镇约160亩蝌蚪养殖池,其中发生腹水病的有110亩,发病率为70%,蝌蚪的病死率一般在30-70%之间,高者达100%. 4、防治方法:控制该病应以预防为主. (1)合理控制蝌蚪的放养密度,及时换水,使水质保持清新. (2)不从发病地区引进蝌蚪,蝌蚪在放入池前用高锰酸钾消毒. (3)饲料应当浸泡后投喂,保证饲料多样、适口和新鲜. (4)发病后,对池水用PVP-碘1-2ppm消毒,同时在饲料中拌入先锋霉素或PVP-碘投喂.
  【九招解决蛙类饲料】
  时下,蛙类养殖较为普遍,而开发动物性饲料是重要环节.现介绍九条途径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1、养殖蚯蚓.
  在牛蛙池内的陆地,投入牛粪、烂水果、洗米水等,与土拌和,放进种蚯蚓,让其繁殖.经一段时间养殖后,晚间蚯蚓出土活动,便可被牛蛙捕食.也可利用零星荒地,施足牛粪等以培养蚯蚓,每平方米可产成蚓5~7公斤.
  2、灯光诱虫.
  在蛙池食台上方,离水面23厘米处,吊挂30瓦的黑光灯或紫光灯,可诱落昆虫、飞虱等,晚上牛蛙会聚集灯下捕食.此法在5~9月份效果最好,开灯应在太阳下山后至上半夜,下半夜多露水,昆虫少,应关灯节省用电.
  3、养殖福寿螺.
  利用零星沟塘或建小池,也可在蛙池水中繁殖、养殖,在高温季节每5~10天产一桃红色卵块,每一卵块有卵1000粒左右,卵破膜孵出小螺便作牛蛙饲料.
  4、养蚕.
  利用房前屋后种桑养蚕,蚕生长快,一生只需20天左右,幼蚕可用来喂幼蛙,长到4.5~5龄,可用来喂成蛙.
  5、饲养黄粉虫.
  黄粉虫是牛蛙的最好饲料,易饲养,只需麦麸和青菜叶即可饲喂.但虫子生长慢,必须扩大饲养量,方能保证饲料供应.
  6、诱蝇育蛆.
  在牛蛙养殖池上方30厘米处吊挂大口盆、托盘等,内放诱饵如废畜肉、鱼内脏等诱蝇育蛆,当蝇蛆爬离盆口掉入水中,便成了蛙的佳肴.也可建一小池,在池内放入豆腐渣,再投入洗米水等,在池面上加盖,过若干天蛆虫育成,就可投喂牛蛙.
  7、培养水蚤.
  水蚤俗称“红虫”、“鱼虫”,是小蝌蚪的理想饲料.先将培养池中的水排干,清池消毒后,每平方米池内撒干鸡粪、豆腐渣等各1千克(或其它畜禽肥料),最好经日光曝晒一周后,灌水40厘米,并放入水蚤种源,几天后池水变绿,两周后池水中即可繁殖出大量水蚤.
  8、利用下脚料.
  将肉联厂、饭店屠宰下脚料消毒干净、捣细,拌入混合饲料投喂.有缫丝厂的地方,可用蚕蛹作饲料,还可购买猪肺、牛肺,切碎投喂.
  9、捕捉小鱼虾.
  地处河道、湖泊或鱼池附近的养殖点,可经常捕捉野杂鱼、小虾作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