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教学论是谁写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8 18:30:08
大教学论是谁写的?

大教学论是谁写的?
大教学论是谁写的?

大教学论是谁写的?
这是由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于1632年写的,关于该书的介绍可以参考如下:
  《大教学论》
  《大教学论》(Magna Didactica,1632),1632年用捷克文写成.1635—1638年间他夸美纽斯听从友人的劝告,把它译成了拉丁文,同时作了修改和补充.1657年,他将该书列为《教育论著全集》的首卷首篇公开发表.此书很晚才传到中国,20世纪初,我国学者王国维对它的内容曾作过简要介绍.193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傅任敢的中文译本《大教授学》,后又改译为《大教学论》.1957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了新l版,译者去世之前,又将译文作了较大修改,作为外国教育名著丛书的一本,人民教育出版社于1984年出了新2版.全书共760页,20余万字.
  本书是夸美纽斯在批判地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经过长期构思、几经修改而写成的重要教育论著.正如作者在本书开篇所写的,本书主要阐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其写作目的是: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并使基督教的社会因此可以减少黑暗、烦恼、倾轧,增加光明、整饬、和平与宁静.
  该书除前言《致意读者》等部分外,共计33章,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至第五章主要讨论了人生的目的.作者以《圣经》的《创世纪》为根据,加上传统的神学目的论,认为人不仅要认识自己,而且还要认识上帝,因为上帝是永生、智慧和幸福的根源,人是上帝的造物、爱物和形象.人的终极目标是死后、来生,与上帝相结合.人的生活和住所都有三重,即母亲的子宫、世上和天堂,从第一重到第二重,人经历的是诞生;从第二重到第三重,人经历的是死亡与复活;到第三重就永不再动、歇在那里.
  他认为,现世的人生严格讲并不是人生,而是永生的序幕,世间的生活只是永生的一种预备,其目的是使灵魂利用身体作中介,去为未来的生活预备各种有用的事情.人的终极目标是与上帝共享永恒的幸福,为此,人在有形的造物之中要成为:理性的动物,一切造物的主宰和造物主的形象与爱物.人生成就要:熟悉万物,具有管束万物与自己的能力;使自己与万物均归于万有之源的上帝.人类的一切优点都完全表现在博学、德行和虔信这三种品质中,这是今生与来生的基础,是我们生活的要点.
  第六章至第九章讨论了教育的目的和教育、学校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作者认为,知识、德行与虔信的种子是天生在我们身上的,但应该从祈祷、教育、行动中去取得,只有受过恰当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从知识、道德、虔信、艺术和身体等方面去发展人.凡是生而为人的人都有受教育的必要,一个人愈是多受教导,他便愈能按照准确的比例胜过别人.塑造人、教育人,应从少年儿童时期开始,因为这时候欲望正在沸腾,思想很迅捷,记忆很牢固.因此,在很小的时候,就要把人形成到合乎智慧的标准,养成良好的习惯.
  作者认为,学校的产生为少年儿童接受教育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他建议,不仅有钱有势的人的子女应该进学校,而且一切城镇乡村的男女儿童,不分富贵贫贱,都应该进学校.他坚信人受教育而能获得发展的可能性,驳斥“智力迟钝’儿童不宜学习的论调.指出,人的心性愈是迟钝孱弱,他便愈加需要帮助,使他能尽量摆脱粗犷和愚蠢.世上找不出一个人的智性孱弱到了不能用教化去改进的地步.
  第十章至第十四章论证了改革旧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设立新学校的基本原理.作者认为,人人应该受到一种周全的教育,应该借助学校做到:通过科学与艺术的研究来培植我们的才能;学会语文;形成诚笃的德行;虔诚地崇拜上帝.学校应成为造就人的工场,实现真正的人生目的.夸美纽斯指出,当时没有一所完善的学校,设立了学校的地方,学校不是为整个社会设立的,而只是为富人设立的;学校教导青年的方法是非常严酷的,学校变成了儿童恐怖的场所,变成了他们的才智的屠宰场,大部分学生对学习与书本都感到厌恶;继续学下去的人都没有获得一种认真的或广博的教育,获得的只是一种荒谬的和害人的教育;学校培养不出合乎德行的品性,培养出的只是一种虚伪的道德外表,一种令人生厌的、外来的文化皮毛和一些专务世俗虚荣的眼光与手脚.
  夸美纽斯特别强调要改革旧教育,创办新学校.新教育的体系主要有以下内容:(1)一切青年都能受到教育;(2)他们都能学到一切可以使人变成有智慧、有德行、能虔信的科目;(3)教育是生活的预备,能在成年以前完成;(4)实施教育不用严酷或强迫方法,而用温和轻快、自然的方法;(5)这种教育应是真实的、彻底的;(6)教育是轻松的,课堂教学每天只有4小时,一个先生可以同时教几百个学生,而所受的辛苦要比现在教一个学生少10倍.他根据日月运行、动物的活动、人体结构、国家组织以及马车、大炮、印刷机和时钟的机械原理,证明在宇宙万物中存在着一种普遍的自然秩序,并把教育适应自然作为改革学校的主导原则.他要求教师像园丁、画家和建筑师那样步随自然的后尘,从自然中寻找教育工作的秩序.秩序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教学艺术的主导原则,这个原则彻底地被掌握以后,艺术的进行立刻便会同自然的运行一样容易.作者提出了教学的五项原则:(1)延长生命的原则;(2)精简科目,使知识能够更快地获得的原则;(3)抓住机会,使知识一定能被获得的原则;(4)开发心智,使知识容易获得的原则;(5)使判断力变锐利,使知识能够彻底地被获得的原则.
  第十五章至第十九章重点讨论了教学理论,详细论证了提出的教学原则.作者指出,良好的学校组织主要在于工作与休息分配得当,有赖于读书、松缓、紧张的间隙与娱乐的分配.教师要引导儿童遵守饮食有节制、身体有运动、注意休息这三个原则,尽可能长久地保持生命与健康.为了使儿童能茁壮成长,作者对教与学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和建议,如人类的教育要从儿童时期开始;早晨最宜读书;一切学科都应加以排列,使其适合学生的年龄;书籍与教学所需的材料必须事先准备好;例证应比规则先出现;时间与学科的划分应该严格遵守等.在这部分作者列举了大量的自然现象,并结合教学案例进行了详细论证,最后归纳出规则.夸美纽斯着重对教学的便易性、彻底性和迅速性原则进行了阐述,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如废除强制灌输的方法,多方激发儿童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教学应从观察开始,运用直观方法;教学内容的安排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近及远,从一般到特殊,务使先学的为后学的扫清道路;依据学生的智力特点安排课程;加强练习、实践以巩固知识;实行班级授课制,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等等.
  第二十章至第二十四章主要讨论了各科具体教学法和道德、宗教教育方法.作者认为,科学是关于自然的知识,讲授科学必须遵守下列规则:(1)向学生讲授所有应该知道的事物;(2)所教的内容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3)要通过事物的原因去教;(4)先教事物的一般原则,后教事物的细节;(5)一切事物都必须按照适当的顺序去教授;(6)要强调事物之间的区别,使学生得到的知识更清晰和明白.艺术与实践息息相关,学生学会一种艺术,除了备好工具、材料和模型之外,还需要三件事:材料的正确利用、熟练的指导、经常实践.因此,艺术的教学必须强调模仿、练习和不断的实践.语文是一种手段,可使我们得到知识,并把知识传授给别人.语文教学要注意掌握语法规则、和事物的学习相联系、多实践运用这三个问题.
  夸美纽斯认为,学校是人类的锻炼所,一切德行都应当培植到青年身上.在道德教育方法上,他提出了以下建议:(1)主要的德行,如持重、节制、坚忍与正直应当首先培植;(2)持重应当从接受良好的教导,从学习事物间的真正区别和那些事物的相对价值去获得;(3)节制应当在儿童的饮食、睡眠与起床、工作与游戏等方面去培养;(4)坚忍应当从自我克制中学习;(5)德行应该在邪恶尚未占住心灵之前,早早就教;(6)德行是由经常作正当的事情学来的.
  第二十五章主要讨论了教材问题,他认为《圣经》是知识的唯一真实来源,学生应以全部时间去寻求它们的真实意义.
  第二十六章“论学校的纪律”.夸美纽斯认为,纪律是学校的发动力和推动力,但纪律教育不是强制和鞭挞,应该用良好的榜样、温和的言词,并且不断诚恳地、直率地关心学生,突发的愤怒只能用在例外的情境上面,应当存心使结果能恢复良好的感情.
  第二十七章至第三十一章讨论了统一的学校制度以及各级学校的基本方案.夸美纽斯认为,人从诞生到24岁是青春岁月,是培植才智的时期.学习应从婴儿期开始,一直持续到成年,这24年的时间可分为四个明显阶段:婴儿期、儿童期、少年期和青年期,每期六年,相应地建立符合其年龄特点的学校.在家庭设立母育学校,由母亲对1—6岁的幼儿进行学前教育,主要锻炼各种感觉器官,使之辨别周围的事物,为以后成长打下基础.在每个乡村和城镇设立国语学校,对所有6—12岁的儿童进行初等教育,主要利用阅读、书写、图画、唱歌、计数、量长、测重及记忆各种事物等方法去训练想象力、记忆力,并发展智力.在每个较大的城市设立拉丁学校,学生应当受到训练,利用辩证法、文法、修辞学以及其他根据因果法则的科学与艺术,去领悟感官收集来的知识并加以判断.在每个国家或省设立大学,对18—24岁青年中的“智者”进行高等教育,学习与意志紧密相关的四科,即神学教我们恢复灵魂的和谐;哲学教我们恢复心灵的和谐;医学教我们恢复身体上主要功能的和谐;法学教我们恢复外界事务的和谐.夸美纽斯认为,这四种学校既相联系,又相区别,母育学校和国语学校收容一切男女青年;拉丁语学校对于志向超出工场以上的学生给予更彻底的教育;大学则训练未米的教师和学者,使教会、学校与国家永不缺乏适当的领袖.
  第三十六章是作者对改良旧学校、改革旧教法,设立新学校、采用新教法的总结.作者认为,新的教学方法有以下优点:(1)较之过去的方法,较少的教师可以教较多的学生;(2)这些学生可以得到比较彻底的教导;(3)教导可以进行得较细致、较愉快;(4)这种方法对于愚蠢、落后的孩子也有效;(5)即使没有教学天才的教师,也能用它,从中得到好处.
  第三十三章论述了实现他的教育理想应具备的条件.他呼吁教师、学者、神学家和帝王、官吏全力支持和实现他的教育理想.
  本书是夸美纽斯的代表作.该书不限于教学问题的研讨,论述了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各种问题,总结了历史和当时的教育教学经验,提出了许多宝贵的见解和一系列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的教育措施.
  本书是西方近代最早的有系统的教育学著作,它标志着独立的教育学产生于世.本书创立的教育学体系,奠定了资产阶级教育理论的始基.
  本书对世界各国的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书中所提的班级授课制是教育史上的进步之举.由个别教学变为集体教学,为学生创造一个相互学习和激励的环境,不同课程的变换有利于学习兴趣的提高.这对普及教育和大面积提高教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经过夸美纽斯的提倡,它首先在欧洲广泛推广开来,之后又扩散到其它各洲.在以后的几百年教育发展中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本书提出的直观教学等一系列教学原则,至今仍被教师用于教学实践之中.
  本书提出的一系列措施,启迪了近代世界各国的教育革新运动.以当时德国为例,30年战争后,哥达公国为恢复被30年战争所破坏的教育,根据本书的思想进行教育改革.1642年颁布“学校法”,这个法令是以夸美纽斯主张的“国语学校”为蓝本制订的,这对以后哥达成为欧洲教育最发达的地方起了重大作用.
  由于时代的限制,本书也有其局限性.一是过分强调“适应自然原则”,认为感觉是认识的起点和源泉.把教学方法、教学原则同自然现象机械地、简单地类比,把教学过程建立在了感觉论基础之上.二是坚持基督教的基本信条,把神学原则和《圣经》的一些思想贯穿在了本书中,使本书具有神秘的宗教神学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