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凤文化 是怎么一回事?这股风是怎么刮起来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5 10:37:35
潘凤文化 是怎么一回事?这股风是怎么刮起来的?

潘凤文化 是怎么一回事?这股风是怎么刮起来的?
潘凤文化 是怎么一回事?这股风是怎么刮起来的?

潘凤文化 是怎么一回事?这股风是怎么刮起来的?
潘凤现象解析
  (转)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意自现.果然是在欺骗我啊!《三国演义》读了一遍又一遍,竟然迟到最近才在网友的指点下,发现了全书的绝妙好辞,真不愧是最关键的一句,最经典的一句(当然曹操的那句“城中有Ji女否?”虽然也很黄很暴力,但是只能屈居第二了).
  然后我再找出《三国》细细地看了一遍,特别是潘上将出场旋被秒杀的这个回合.看毕抚卷无语,唯得仰天长叹:潘将军真神人也!从此,我也加入了蜂蜜的队伍.
  附二:《三国演义》第五回 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忽探子来报:“华雄引铁骑下关,用长竿挑着孙太守赤帻,来寨前大骂搦战.”绍曰:“谁敢去战?”袁术背后转出骁将俞涉曰:“小将愿往.”绍喜,便著俞涉出马.即时报来:“俞涉与华雄战不三合,被华雄斩了.”众大惊.太守韩馥曰:“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绍急令出战.潘凤手提大斧上马.去不多时,飞马来报:“潘凤又被华雄斩了.”众皆失色.
  译文:突然侦察兵前来报告:“华雄带着一伙重甲兵下了关,用长竿挑起孙坚的红色头巾,来我们阵前骂娘挑战.”袁绍就说:“哪个敢去斩他?”袁术身后旋出来俞涉,说:“我想去.”袁绍很高兴,就让他去了.俞涉才出去,侦察兵就来报告:“俞涉和华雄打了没得三汇合,就被斩了.”大家都很吃惊.太守韩馥就说:“我有上将潘凤,足够挂掉华雄的.”袁绍急忙让他出战.潘凤手提宣花大斧上了马(注意,是先拿斧头,再上马;而不是一般的先上马,再命令从人递斧头来).去了没一会儿,侦察兵紧急骑马回来报:“潘凤又被华雄斩了.”大家脸色一下就拉下来了.
  其实历史就是这样,有时候再有才华有潜力的人运气不好上来就挂了也就没有机会了,当年李靖要是就这麽死在李渊刀下也就没有后来的战神了,可能连史书都上不了
  从来历史上可能就不缺能人,缺的只是机会和运气
  现在潘凤受到追捧已开始可能是恶搞作祟,但事后我想到现在的局面已经不能纯粹用恶搞来解释了.
  现在很多人都觉得自己有能力,有潜力,而且很有可能真的有这样的可为上将之才,缺的只是机会和一点点运气,甚至运气不好就像潘凤一样一战而亡就再也没有机会了,潘凤身上就体现了这样一种悲剧色彩,而他忠心耿耿战死沙场又是死得其所就更增添了这种悲剧氛围.
  一个潘凤身上能找到很多人的影子,不得志,失望,郁闷,然后终于在他身上找到了发泄的渠道,先是嘲弄,恶搞,然后忽然发现自己不就是潘凤吗?自己在嘲笑自己吗,自己在恶搞自己吗?大多数人现实世界的郁闷与悲伤和潘凤的命运交织在一起,恶搞,嘲弄本身就是对生活不自信,五十步笑百步的表现,本人也是如此,但是真正冷静下来思考以后,忽然从潘凤身上找到了一点希望,恰恰就是敢为上将而死而后已的精神,这种精神忽然感觉和士兵突击的许三多相像,是一种执著,一种不刻意的专著,不求结果,只求无憾的精神,这种精神正是处於人生低潮的人们,那些郁闷失意只能在网上无聊的嘲弄潘凤的人们需要的,人生就是这样,不要太刻意追求结果,追求胜利,一旦把人生的价值建立在所谓的物质的胜利和成功上,一旦失意就会让人生的基石瞬间坍塌.人生的价值应该建立在一种信念之上,这种信念无关乎成功,无关乎能否斩华雄,而在於自己是否努力了,是否尽力了,这种尽力不是为了世俗的成功,而是为了一种信念,这种信念可以是爱情,可以是友情,可以是忠心,可以是全人类的解放,也可以仅仅是让父母安享晚年,总之人生就应该生活在信念之上,基於这种信念潘凤上了战场,所以死而无憾!我们基於这种信念,在人生战场上又能怕什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