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虫的成虫的生殖器官是什么呢?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8 20:46:10
蝗虫的成虫的生殖器官是什么呢?

蝗虫的成虫的生殖器官是什么呢?
蝗虫的成虫的生殖器官是什么呢?

蝗虫的成虫的生殖器官是什么呢?
头部触角、触须、腹部的尾须以及腿上的感受器都可感受触觉.味觉器在口器内,触角上有嗅觉器官.第一腹节的两侧、或前足胫节的基部有鼓膜,主管听觉.复眼主管视觉, 蝗虫
  单眼主管感光.后足腿节粗壮,适于跳跃.雄虫以左右翅相摩擦或以后足腿节的音锉摩擦前翅的隆起脉而发音.有的种类飞行时也能发音.栖息地各异,如南美的Marellia remipes在漂浮植物上度过大半生,能游泳,产卵于水生植物上. 体型呈中型或大型,某些种类(如南美的巴西排点褐蝗 Tropidacris latriellei)长度超过11厘米.有的地区的人们以蝗虫为食品.蝗虫的天敌有鸟类、禽类、蛙类和蛇等,同时人类也大量捕捉. 全身通常为绿色、灰色、褐色或黑褐色,头大,触角短;前胸背板坚硬, 像马鞍似的向左右延伸到两侧,中、后胸愈合不能活动.脚发达,尤其后腿的肌肉强劲有力,外骨骼坚硬,使它成为跳跃专家,胫骨还有尖锐的锯刺,是有效的防卫武器.产卵器没有明显的突出,是它和螽斯最大的分别. 头部除有触角外,还有一对复眼,是主要的视觉器官.同时还有3个单眼,仅能感光.头部下方有一个口器,是蝗虫的取食器官.蝗虫的口器是由上唇(1片)、上颚(1对)、舌(1片)、下颚(1对)、下唇(1片)组成的.它的上颚很坚硬,适于咀嚼,因此这种口器叫做咀嚼式口器. 在蝗虫腹部第一节的两侧,有一对半月形的薄膜,是蝗虫的听觉器官.在左右两侧排列得很整齐的一行小孔,就是气门.从中胸到腹部第8节,每一个体节都有一对气门,共有10对.每个气门都向内连通着气管.在蝗虫体内有粗细不等的纵横相连的气管,气管一再分支,最后由微细的分支与各细胞发生联系,进行呼吸作用.因此,气门是气体出入蝗虫身体的门户. 食性:植食性.喜欢吃肥厚的叶子,如甘薯、空心菜、白菜等. 生长发育:不完全变态.
  编辑本段发育
  每年夏、秋为繁殖季节,交尾后的雌蝗虫把产卵管插入10cm 深的土中,再产下约50粒的卵. 产卵时,雌虫会分泌白色的物质形成圆筒形栓状物,然后再把卵粒产下. 蝗虫的发育过程比较复杂(如图). 它的一生是从受精卵开始的.刚由卵孵出的幼虫没有翅,能够跳跃,叫做“跳蝻”.跳蝻的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只是身体较小,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这种形态的昆虫又叫“若虫”.若虫逐渐长大,当受到外骨骼的限制不能再长大时,就脱掉原来的外骨胳,这叫蜕皮.若虫一生要蜕皮5次.由卵孵化到第一次蜕皮,是1龄,以后每蜕皮一次,增加1龄.3龄以后,翅芽显著.5龄以后,变成能飞的成虫.可见,蝗虫的个体发育过程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像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做不完全变态. 昆虫由受精卵发育到成虫,并且能够产生后代的整个个体发育史,称为一个世代.蝗虫在我国有的地区一年能够发生夏蝗和秋蝗两代,因此有两个时代代. 在24℃左右, 蝗虫的卵约21天即可孵化. 孵化的若虫自土中匐匍而出,此时其外形和成虫很像,只是没有翅,体色较淡.幼虫在最初的一、二龄长得更像成虫,但头部和身体不成比 例.到了三龄长出翅芽,这是四龄翅芽已很明显了.五龄时若虫已将老熟再取食数日就会爬到植物上,身体悬垂而下,静待一段时间,成虫即羽化而出. 蝗虫的一生经历了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发育时期. 发育时期之一
  发育时期之三
  发育时期之三
  编辑本段形态及生活习性
  蝗虫的成虫及若虫均能以其发达的咀嚼式口器嚼食植物的茎、叶. 善飞善跳,头部的一对触角是嗅觉和触觉合一的器官.它的咀嚼式口器有一对带齿的发达大颚,能咬断植物的茎叶.它后足强大,跳跃时主要依靠后足.蝗虫飞翔时,后翅起主要作用,静止时前翅覆盖在后翅上保护作用.雌虫的腹部末端有坚强的“产卵器”,能插入土中产卵,蝗虫产卵场所大都是湿润的河岸、湖滨及山麓和田埂.每30~60个卵成一块.从卵中孵出而未成熟的蝗虫叫“蝻”,需蜕5次皮才能发育为成虫.雨过天晴,可促使虫卵大量孵化.蝗虫还具有惊人的飞翔能力,可连续飞行1~3天.蝗虫飞过时,群蝗振翅的声音响得惊人,就像海洋中的暴风呼啸. 这是蚂蚱的一种
  成虫的后脚腿节具有一列相当于弹器的乳头状突起,前翅径脉基部有相当于弦器的粗脉,二者摩擦时,振动翅的震区便可发出声音,这就是它们的发音器.蝗虫的听器也很特别,位于腹部第一节的侧方. 蝗虫俗称“蚱蜢”,台语称之为“草螟仔”.它们的生活史是卵→若虫(幼虫)→ 成虫,属不完全变态.具咀嚼式口器,为植食性昆虫.大部分不太挑食,在野外草丛中,常看到它正一口一口的啃食禾本科植物的叶片.它的触角没有螽斯那么长,呈短鞭状,但拥有强而有力的后腿,可利用弹跳来避开天敌.有时还可看到两只蝗虫(雄上雌下)的结婚画面. 靠肺呼吸,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节肢动物类(俗称“昆虫”).
  编辑本段种类
  1.稻蝗
  外观特征:体长♂21~31mm,♀26~39mm.体背灰褐色;腹部和各脚绿色.生态习性:本种是平地与低海拔地区草丛间极常见的蝗虫.成虫除了冬季外,几乎随处可见.主要以禾本科植物叶片为食,早期是稻作的重大害虫. 生活环境:平地地区、低海拔地区〈800公尺以下〉. 生活小环境:草丛环境. 食性:植食性昆虫,包括植物各部位与腐果. 活动时间:昼行性昆虫.
  2.东亚飞蝗
  属昆虫纲,直翅目,蝗科.据统计,蝗总科共有223个属,859种.东亚飞蝗在自然气温条件下生长,一年为两代,第一代称为夏蝗,第二代为秋蝗.现在人工养殖可以转换为每年四代. 飞蝗有六条腿;驱体分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两对翅,前翅为角质,后翅为膜质.体黄褐色,雄虫在交尾期呈现鲜黄色.雌蝗体长39.5~51.2毫米,雄蝗体长33.0~41.5毫米.成虫善跳,善飞.东亚飞蝗身体粗壮,采食范围广,适应性强,从孵化成幼蝗后,经35天的饲养过程即可为成虫,50天左右肥壮后即可销售,所以时间短、回报快.饲养1万只东亚飞蝗成虫可达20公斤,其经济效益是可观的,并且购种只一次.自繁数十倍,卵孵蝗,蝗生卵,周而复始,多年饲养,不断卖钱,一只雌蝗一次可产卵35~90多粒.飞蝗之所以受人青睐,是由于它肉质松软,鲜嫩,营养丰富.经专家分析测定,其蛋白质含量高达74.88%,脂肪含量5.25%,碳水化合物含量4.77%,并含18种氨基酸及多种活性物质. 形态特征:雌成虫体长39.5—51.2mm,雄成虫33.5—41.5mm.体黄褐色或绿色.触角丝状,多呈浅黄色,有复眼1对单眼3个.复眼后具淡色条纹,前下方生暗色斑纹.前胸背板马鞍状,隆线发达.前翅发达,常超过后足肠节中部,具暗色斑纹和光泽.后翅无色透明.后足腿节内侧基半部黑色,近端部有黑色环,后足胫节红色.在田间受环境条件影响,往往形成群居型和散居型两大类.卵粒长约6.5mm,浅黄色,圆柱形,一端略尖,另端稍圆微弯曲.卵块褐色圆柱形,长 53—67mm,略弯,上部稍细,卵块上覆有海绵状胶质物,行卵粒排在下部.若虫又称蝗蛹,体型与成虫相似.共5龄.生活习性 北京、渤海湾、黄河下游、长江流域年生2代,少数年份发生3代;广西、广东、台湾年生3代,海南可发生4代.东亚飞蝗无滞育现象,全国各地均以卵在土中越冬.山东、安徽、江苏等二代区,越冬卵于4月底一5月上中旬孵化为夏蝗,经35—40天羽化,羽化后经10天交尾7天后产卵,卵期15—20天,7月上中旬进入产卵盛期,孵出若虫称为秋蛹,又经25—30天羽化为秋蝗.生活l5—20天又开始交尾产卵,9月份进入产卵盛期后开始越冬.个别高温干旱的年份,于8月下一9月下旬又孵出3代蝗蛹,多在冬季冻死,仅有个别能羽化为成虫产卵越冬.成虫产卵时对地形、土壤性状、土面坚实度、植被等有明显的选择性.每只雌蝗一般产4、5个卵块,每卵块均含卵约65粒,飞蝗成虫几乎全天取食.飞蝗密度小时为散居型,密度大了以后,个体间相互接触,可逐渐聚集成群居型.群居型飞蝗有远距离迁飞的习性,迁飞多发生在羽化后5—10天、性器管成熟之前.迁飞时可在空中持续1—3天.至于散居型飞蝗,当每平方米有虫多于10只时,有时也会出现迁飞现象.群居型飞蝗体内含脂肪量多、水分少,活动力强,但卵巢管数少,产卵量低.而散居型则相反.飞蝗喜欢栖息在地势低洼、易涝易旱或水位不稳定的海滩或湖滩及大面积荒滩或耕作粗放的夹荒地上、生有低矮芦苇、茅草或盐篙、莎草等嗜食的植物.遇有干旱年份,这种荒地随天气干旱水面缩小而增大时,利于蝗虫生育,宜蝗面积增加,容易酿成蝗灾,因此每遇大旱年份,要注意防治蝗虫.天敌有寄生蜂、寄生蝇、鸟类、蛙类等.
  3.红后负蝗
  直翅目负蝗科体长雄20-25mm,雌34-42mm.体色单纯绿色或褐色;头部尖长,头、胸与脚上都有细小白色突起,俗称「尖头蚱蜢」;飞行时可见下翅淡红色.是中国最常见的负蝗.成虫全年可见,生活于平地至中海拔山区林缘草丛间. 成虫能嚼食各种绿色的植物,常使植物的叶片产生许多不规则的洞痕.本种蝗虫较善于跳跃而不善于飞行,其身体的保护色极佳,不容易被发现.
  4.台湾大蝗
  台湾大蝗不同于东亚飞蝗,台湾大蝗是台湾蝗虫中体型最大的,尤其雌虫身长可达8、9公分.在生态习性方面,不论哪一种蝗虫都不能算是凶猛善战的蝗虫.可是对曾经尝试徒手捕捉台湾大蝗的人来说,就有不一样的体会了,因为在台湾大蝗粗大的后脚红色经节后面,布满着尖锐的硬刺;遭到捕捉时,它会猛力将脚后踢,对皮肤比较细嫩的小朋友来说,想要用手捕捉它,很可能会落得手指或手掌一阵刺痛,甚至流出小血滴! 蝗虫最大的特征是具有十分发达的后腿,适合长距离的跳跃,可轻易的跳到身体...俗称的蚱蜢就是蝗虫,台湾大蝗分布很广,成虫主要出现于秋季,而南部在冬季,甚至隔年春天能可见到成虫,本种是一年一代的昆虫,主要分布於低海拔山区.秋季雌虫在地表内产卵后慢慢死亡,卵囊在地底过冬,隔年春季开始孵化,孵化后的幼虫以禾本科、豆科等各类植物.
  5.拟稻蝗
  体长2.2 - 3.5 cm,复眼后方至翅端,有一条黑色的宽从带,身体细长,触角具黑斑.荷叶是它们的咬痕,是它们的杰作,如画一般的绚丽.
  6. 台湾稻蝗
  外型特征:体长雄 21~31mm、雌24~39mm,体背灰褐色,腹部和脚是绿色,体色差异颇大,会与栖息环境相似,形成保护色.生态习性:稻蝗是平地及低海拔地区草丛中极常见的蝗虫,每年可发生两代. 蝗虫之所以要群体活动主要是因为生理上需要高温靠在一起可以保温. 成虫的后脚腿节具有一列相当于弹器的乳头状突起,前翅径脉基部有相当于弦器的粗脉,二者摩擦时,振动翅的震区便可发出声音,这就是它们的发音器.蝗虫的听器也很特别, 台湾稻蝗
  位于腹部第一节的侧方.依蝗虫的生活习性可分成迁移型与非迁移型,二者皆对作物有很大的威胁,尤以前者破坏性甚强,只要其过境则所有的绿色植物莫不被啃食殆尽.蝗灾所带来的震撼实在令人不敢恭维. 其食性甚杂,遍食各种绿色植物,尤以禾本科植物更是爱不释口. 若虫亦称蝗蝻,外型像成虫,可是只具翅芽(不会飞),善于跳跃.须经四至七次脱皮后,才会蜕变成善跳又善飞的成虫.蝗虫有的拥有短触角及短的产卵管,目前全世界约有五千多种的蝗虫. 蝗虫身体最长的部分便是后脚,大约与身长相等,而一跃便能跳出身体八倍长的距离,而蝗虫的后脚也是它的最佳乐器,和翅膀互相摩擦便可发出声音. 分类:属于直翅目中蝗虫目的所有昆虫. 种类:世界约有12000种,台 湾目前已知有100多种 . 生活史:卵→若虫→成虫 . 外观特征:俗称蚱蜢,台湾人称为草螟仔有首民谣“ 草蜢弄鸡公” ,歌词中即描绘这种小昆虫与大公鸡相互逗弄的情形,这是台湾早年乡间常见的画面. 蝗虫过境是大家耳熟能响的成语. 食性:是植食性昆虫,大部份不特别挑食. 另类:棱蝗,习惯栖息于潮湿裸露地面,主要食物苔苏类植物. 栖息环境与保护色:有典型的保护色,在草丛中有绝佳的隐身效果,后脚粗状发达,善于弹跳,遇到危急是它们惯用的避敌方法. 交配行为:和其它昆虫比,交配时间比较久.因此雌下雄上、夫妻档的画面屡见不鲜.
  编辑本段防治
  农业防治
  (1)兴修水利,做到旱涝无灾. (2)做到大面积荒滩垦荒种植,改变蝗虫的栖息环境,减少发生基地的面积. (3)植树造林,改变蝗区小气候,减少飞蝗产卵繁殖的适生场所. (4)提高耕作和栽培技术,达到控制蝗卵的作用,因地制宜,改变作物的布局,减少蝗害.
  生物防治
  (1)在蝗灾区,使用高效低毒的农业和生物农药,保护蝗区的捕食性天敌.也可在山坡放养鸡、鸭、鹅等家禽防治. (2)大面积施用微孢子虫.
  编辑本段饲养蝗虫的注意事项
  一、养殖蝗虫种源的选择和鉴定
  确定蝗虫种类的方法有:蚂蚱(20张) (1)咨询蝗虫分类专家. (2)查阅蝗虫检索表或图谱. (3)咨询有经验的蝗虫养殖户. (4)把蝗种寄送给客户鉴定审查等. 常见的养殖蝗虫种类有:东亚飞蝗、棉蝗、中华稻蝗、中华蚱蜢等.这些品种各有优缺点,要综合考虑其生长周期、代数、味道、食料、个头大小以及客户所需品种等因素,并结合当地的气候、食料来源等情况选择养殖品种.
  二、蝗虫养殖棚的建造与棚地的整理
  在建棚前先将地面上的蚂蚁、蝼蛄消灭干净.可采用捕捉、诱杀、开水烫等方法.以上 几种昆虫是蝗虫的天敌,能捕食蝗虫和破坏蝗卵,所以在棚内决不能让这些动物存在.为了便于雨季的排水,棚内地面要高于地面10—15厘米,土质最好采用砂壤土,此土不易结块,便于产卵取卵.可在四月中旬,在建棚地面上种上小麦等作物,准备幼蝗食用. 棚的建造面积,按饲养蝗虫多少确定,养一万只蝗虫,用十五平方米即可.可利用院内外空闲的地方,根据自己的条件可用铁丝、木棍、竹片等建造一个棚支架,再按这个棚架的大小,用棱布(纱窗布)做一个像蚊帐一样的棚罩,挂于棚架上,底边埋在地下,留下门口,门口安上拉锁.这个装置是为了不让蝗虫跑出来和便于进出喂养管理.(也可以搭成拱形棚) 棚的高度在1.5—2米即可,为了保温和防雨,棚外可罩塑料布.在温度高的时候和蝗虫较大(大龄以上)不怕下雨时可不罩塑料布.如利用自然条件养殖飞蝗,棚的建造必须在四月底以前完工,选择阳光充足的地方为宜.
  三、若虫期管理
  ⑴蝗蝻取食量很小,且喜欢取食鲜嫩植物,此期蝗虫非常纤弱,应注意防雨,以防淹死蝗蝻. ⑵温度最好控制在25-30℃,光照在12小时以上,湿度保持15%左右,这种条件下蝗虫最活跃,喜食,有利于生长. ⑶三龄以上的蝗蝻食量逐步增大,此时要保证棚内有充足的食物,否则影响其正常生长,还会出现自相残杀的现象. ⑷保持棚内干净,1-2天清棚一次,以防疾病发生.
  四、 蝗虫是灾害性昆虫
  它不同于其它的特种养殖业,养殖它一方面可以变害为宝,增加农民收入,一方面又增加蝗虫的种量,形成了潜在危害.必须对它的养殖进行必要的安全管理措施,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成规模的养殖,按1亩地养殖为标准,在养殖场地四周应建有半米宽的植物染毒隔离带,周围要用铁丝网做围栏,并配有农药喷雾器,杀蝗虫的农药有很多种,可以用75%马拉硫鳞乳油,也可以用2.5%敌杀死等菊酯类杀虫药进行杀灭. 养殖户如果不想对蝗虫进行养殖,要进行最后一次的灭绝措施.养殖户不想养殖了,应提前做好准备,在每年的春季5月20号之前不能反养殖棚撤掉,待蝗虫全部出土以后,未成虫之前,用农药将其全部杀死,这样就不会有危害了.养殖户在秋末之前,决定不在养殖了,必须在9月10号之前,即蝗虫没有交配前将其全部出售,或用农药杀死,不得让其在养殖棚内产卵,这样的措施才能保证根除以后的潜在危害,利于养殖蝗虫产业的健康发展.
  编辑本段用途
  蝗虫的生物学特性与价值:蝗虫为药食两用昆虫,卵生,属昆虫纲直翅目,蝗科.据统计,蝗科共有859种蝗虫,能入药供食用的主要有两种,即东亚飞蝗和中华稻蝗,这两种蝗虫营养丰富,肉质松软、鲜嫩,味美如虾,据《飞蝗之研究》和《飞蝗的饲料价值》等书介绍,蝗虫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昆虫激素等活性物质,并含有维生素A、B、C和磷、钙、、锌、锰等微量元素,蝗虫不但是美味佳肴,而且还是治病良药,有暖胃肋阳,健脾消食,祛风止咳之功效.《本草纲目》记载,蝗虫单用或配伍使用能治疗多种疾病,如破伤风、小儿惊风、发热、平喘、痧胀、鸬鹚瘟,冻疮,气管炎和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等.可以十只煎汤服,或炒存性研末服,五只/次,冻疮炒存性研末调香油涂患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类餐桌上已由鸡鸭鱼肉等传统型转为绿色野味型,蝗虫营养丰富,肉质鲜嫩,味美如虾,在香港等地具有“飞虾”的美称,是各国人民的喜食佳品,在美国还举行“昆虫宴”招待贵宾,其中就有蝗虫.据报导,有些肥胖和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目前多趋于食用昆虫,意欲达到减肥祛病之目的.随之而来的有些国家和地区都相应的兴起昆虫食品.用昆虫做菜,或制成罐头、饼干、雪糕等食品,十分畅销.
  编辑本段现实中的喻意
  比喻那些自己不去劳动而又吞食集体劳动成果的人,因为蝗虫是侵蚀庄稼的害虫,用来比喻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的人是最好不过. 比喻一哄而起,如现在所说的“蝗虫经济”.
  编辑本段食疗价值
  蝗科昆虫中华稻蝗、飞蝗等的虫体.又称为蚱蜢.分布于我国华北、华东、中南和四川、陕西、甘肃、台湾等地区.获得后去翅、足,洗净,用沸水烫死后食用. 炸蝗虫
  含有高蛋白.是最理想的食品. [性能]味甘、辛,性温.能健脾消食,息风止痉,止咳平喘,通络. [参考]含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钙、磷、铁、铜、锰、维生素A、B等成分. [用途]用于脾虚少食或营养不良;急慢惊风,抽搐痉挛;百日咳,支气管哮喘,喘咳气急. [用法]煎汤,炒食,或研末. [附方] 1,茴香炒飞蝗:蝗虫30g,小茴香6g.一同放入食油中翻炒,待熟时加食盐少许炒匀. 本方用蝗虫健脾消食,小茴香理气健胃.用于脾虚气滞,脘腹满闷胀痛,饮食减少等. 2,蚱蜢散:蝗虫焙燥,研末.每次服3g,一日3次. 《救生苦海》用酒送服本品,治疗破伤风;《本草纲目拾遗》用砂糖和服,治小儿惊风.皆取本品止痉挛,息内风.但均属治标(缓解症状)之法,宜与治本对因的药物配用. 3,蚱蜢钩藤汤:蝗虫10只,钩藤15g、薄荷叶10g.加水煎服. 源于《百草镜》.本方取蝗虫、钩藤息风止痉,薄荷叶疏散风热.用于惊风发热,抽搐痉挛. 4,蚱蜢汤:蝗虫30只,加水煎汤,分3次服. 源于《本草纲目拾遗》.本方专取蝗虫止咳降逆,平喘.用于百日咳,咳嗽气急,连连不已.亦可用于支气管哮喘等.
  编辑本段蝗灾
  人类很早就注意到严重的蝗灾往往和严重旱灾相伴而生.我国古书上就有“旱极而蝗”的记载.近几年来非洲几次大蝗灾也都与当地的严重干旱相联系.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蝗虫是一种喜欢温暖干燥的昆虫,干旱的环境对它们繁殖、生长发育和存活有许多益处.因为蝗虫将卵产在土壤中,土壤比较坚实,含水量在10%~20%时最适合它们产卵. 干旱使蝗虫大量繁殖,迅速生长,酿成灾害的缘由有两方面.一方面,在干旱年份,由于水位下降,土壤变得比较坚实,含水量降低,且地面植被稀疏,蝗虫产卵数量大为增加,多的时候可达每平方米土中产卵4000~5000个卵块,每个卵块中有50~80粒卵,即每平方米有20万~40万粒卵.同时,在干旱年份,河、湖水面缩小,低洼地裸露,也为蝗虫提供了更多适合产卵的场所.另一方面,干旱环境生长的植物含水量较低,蝗虫以此为食,生长的较快,而且生殖力较高. 相反,多雨和阴湿环境对蝗虫的繁衍有许多不利影响.蝗虫取食的植物含水量高会延迟蝗虫生长和降低生殖力,多雨阴湿的环境还会使蝗虫流行疾病,而且雨雪还能直接杀灭蝗虫卵.另外,蛙类等天敌增加,也会增加蝗虫的死亡率. 蝗虫在后腿的某一部位受到触碰时,蝗虫就会改变原来独来独往的习惯,变得喜欢群居.蝗虫通常胆小、喜欢独居,危害有限.但它们有时候会改变习性,喜欢群聚生活,最终大量聚集、集体迁飞,形成令人生畏的蝗灾,对农业造成极大损害.牛津大学的科学家说,他们对处于独居阶段的沙漠蝗虫进行试验,反复触碰蝗虫身体的多个部位,以寻找是否有某些触觉因素使蝗虫改变习性.结果发现,当蝗虫后腿的某个部位受刺激之后,它们就会突然变得喜爱群居,而触碰身体其它部位如触角、嘴部或腹部都不会有这种效果. 2010年4月上旬以来,大批蝗虫席卷澳大利亚东南部的4个州,覆盖约50万平方公里的区域,给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专家预计,蝗虫灾害可能向内陆地区蔓延. 受灾区域包括昆士兰州、新南威尔士州、维多利亚州和南澳大利亚州等四个州,当地百万亩小麦和牧草等植物已经被蝗虫啃食一空.这些蝗虫移动非常快,巨大的蝗虫群一夜之间可以飞越几百公里的区域,给当地农民带来的损失最为严重.居民的正常生活也受到影响.由于担心蝗虫可能会卷入飞机的发动机中,一些公路、民航部门的交通被迫中断.有的汽车司机为了出行,不得不在前窗上安装了防护栏,以免受到蝗虫的干扰、发生意外事故.词条图册更多图册蚂蚱(20张)

蝗虫的成虫的生殖器官是什么呢? 蝗虫的成虫生活条件是什么 蝗虫的幼虫与成虫区别是若虫A身体较小,生殖器官没有成熟 B身体柔软,无外骨骼C身体较小,不能飞,生殖器官成熟 D身体较小,没有翅,生殖器官成熟 不完全变态发育幼虫和成虫的区别蝗虫受精卵发育成的幼虫和成虫相比,只是_____、_____没有发育成熟,仅有翅芽,能跳跃,成为_____.第一个空好像填生殖器官 第二个和第三个是什么? 世界上生殖器官最长的是什么生殖器官 被子植物的生殖器官是什么 植物的生殖器官是什么 消灭蝗虫和菜粉蝶的最佳时期分别是什么?(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蝗虫的幼虫与成虫的主要区别 蝗虫的成虫的生活习性(200-300)字 捕杀蝗虫的最好时候 若虫 还是成虫 或是别的 蝗虫的若虫长成成虫,一般要蜕皮几次? 蝗虫的若虫与成虫的区别是①身体较小②生殖器官未成熟③无外骨骼④有翅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④ 为什么蝗虫的发育过程是卵.若虫.成虫.为什么若虫不写成幼虫,干嘛又要边个名字呢? 比较蝗虫若虫和成虫两个发育时期,最明显的区别是成虫具有发育完全的__. 蝗虫的特征是什么? 蝗虫危害农作物的关键时期是什么以及分析探究翅对昆虫的生活和分布意义是什么时期!幼虫还是成仇、、成虫 蝗虫发育过程中,跳蝻是蝗虫的…… A若虫,B卵,C成虫,D受精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