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是一个怎样的人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0 14:11:08
廉颇是一个怎样的人

廉颇是一个怎样的人
廉颇是一个怎样的人

廉颇是一个怎样的人
廉颇是与“文圣”孔子、“武圣”关公相媲美的华夏“德圣”
  在华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时而静默沉璧,时而大浪淘沙,涌现出了多少脍炙人口、叱咤云霄的风云人物.他们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嵌镶在中华民族文明古国的广阔天空,闪烁着华夏民族自强不息的光辉,启迪着华夏子孙振兴奋进的行程.
  在这些风云人物之中,笔者对战国时期赵国名将廉颇,有着情有独钟的钦慕.纵观华夏五千年,古之良将,无逾其功;古之良臣,无越其忠;古之耄耋,无过其志;古之名贤,无超其德.可以这样说,廉颇百战百胜的神威,是华夏民族的脊梁;廉颇闻过则喜的美德,是于古文明的光华;廉颇“刎颈之交”的赤诚,是构建中华和谐社会的精神瑰宝.
忠勇保国第一将
  西汉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在他的《史记》中,对廉颇有这样一段高度概括的记载:“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后来,廉颇又领兵大败魏军,取房陵,收安阳;痛击燕兵,入冀地,围燕京,升任相国,封信平君,集相国、大将军于一身,主持全国军事.“赵有廉颇马服,强秦不敢窥兵井阱”(《汉书》),“四十余年强秦不能得其所欲”(《战国策》).
  廉颇不仅是骁勇惯战的一代良将,而且也是一位勇谋兼备、能攻善守的三军统帅.当时,廉颇所在的赵国,在强大的秦国面前是力不足恃的.秦国采用“各个击破”、“远交近攻”的连横之策,对战国六雄不断的征战,半个世纪时间,问鼎天下的大局基本奠定了.但慑于廉颇威名,强秦不敢对弱赵轻举妄动.公元前262年,为上党郡十七座城之故,赵韩联盟,共御强秦,廉颇奉命率军驻扎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与长途跋涉前来讨伐的秦兵摆开了决战的态势.
  廉颇审时度势,表现了优秀的军事指挥才能.他命三军“坚壁以待秦”,以逸待劳,筑垒修塞,蓄足涧水,广设疑兵,以丹河为障,壁垒为屏、大粮山为大本营.平安固守三年,使秦疲而无功.后秦针对廉颇展开外交收卖手段,使赵王中了反间计,派仅能“纸上谈兵”的赵括到长平取代廉颇挂印.结果,秦将白起大败赵军,于长平坑杀了赵卒四十万.
  长平之战走马换将导致最后惨败,也从反面证明了廉颇知己知彼、骁勇善战的军事才能.为中国古代战争史留下了空前绝后的“杰作”.
闻过则改第一臣
  自古高官多矜恃.在位专横跋扈者有之,在位贪婪养尊者有之,在位好大喜功者有之,在位粉饰太平者有之.这些人高高在上,盛气凌人,文过饰非,我行我素.成了一个视国事如常物、视百姓如草芥的特殊阶层.
  老将廉颇,在这些紫袍华冠之中,却出污泥而不染,独树一帜.他有过粗鲁,有过矜恃,然而,他能把自己的言行置于国家利益的天平来权衡,他能把自己的言行与赵国老百姓利益这个秤砣来掂量孰轻孰重.他以国事为重,以民为天,放下架子,掉下面子,省身思过,知错改错,在数千年的历史中,第一个唱响了坦坦荡荡“负荆请罪”的高歌,成为“闻过则喜”、“知错改错”的亘古第一臣!
  对廉颇的这一坦荡率直的美德,司马迁在他的历史巨著《史记》中做了淋淳尽致的生动描述:在暴秦的凌辱中,赵国使臣蔺相如,不辱使命,不失国体,唇枪舌剑,面斥强秦,接连取得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的胜利,又“舍人”封“上大夫”,由“上大夫”拜“上卿”,位列于身为“大将军”的廉颇之上.这下廉公想不通了.他想:“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便想当面羞辱蔺相如.相如听到这个消息,只要望见廉颇挡道,立刻回车“避匿”,宁可不前行上朝,也不与争锋失和.廉颇得意愈甚.当手下告诉他,蔺相如此举非怕他,而是怕“将相不和国灭亡”的苦衷:“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相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听了这话,廉颇大为震惊.率直的他,便“肉袒负荆”,跪相如门谢罪.从此,两人结为“刎劲之交”.谱写出了一段“将相和”的千古佳话.皓首壮心第一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