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官服上的补子源自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7 23:36:12
明代官服上的补子源自

明代官服上的补子源自
明代官服上的补子源自

明代官服上的补子源自
补子的源头可以追溯至武则天时.《旧唐书 舆服志》“延载元年五月,则天内出绯、紫单罗铭襟、背衫,赐文武三品以上:左右监门卫将军等饰以对狮子,左右卫饰以对麒麟,左右武威卫饰以对虎,左右豹韬卫饰以对豹,左右鹰扬卫饰以对鹰,左右玉钤卫饰以对鹘,左右金吾卫饰以对豸,诸王饰以盘石及鹿,宰相饰以凤池,尚书饰以对雁.”但实际上仅知那时开始有以在服饰上装饰动物表示一定的等级、职务,其与明、清的补子存在者怎样的关系、或是否有关系尚需材料进一步证明.
  元代时期,一些服饰的前胸后部处织有方形的装饰图案,其被称之为“胸背”,这样的服饰在考古中有发现,方形纹饰多作花卉状,它们在当时似乎并没有作为官阶的标志.但蒙元时期的胸背对于明代常服补子的产生具有直接影响.
  真正代表官位的补子制度定型于明代,装饰在官员常服的前胸、后背处,据《明会典》记载,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规定,补子图案:公、侯、驸马、伯:麒麟、白泽;文官绣禽,以示文明: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鸂鶒,八品黄鹂,九品鹌鹑;武官绣兽,以示威猛:一品、二品狮子,三品、四品虎豹,五品熊罴,六品、七品彪,八品犀牛,九品海马;杂职:练鹊;风宪官:獬豸.除此之外,还有补子 二品文官补子
  图案为蟒、斗牛等题材的,应归属于明代的“赐服”类.明代,补子也沿用元代旧称,称为“胸背”,或称为“花样”.李氏朝鲜作为中国的属国,官服制度一如明朝,但胸背制度建立较明为晚,于朝鲜端宗二年(明景泰五年,1454年)正式采用.
  明代的补子为清代继续沿用,图案内容大体一致,各品级略有区别,通常是:一品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鸂鶒,八品鹌鹑,九品练雀;武官:一品麒麟,二品狮,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六品彪,七品、八品犀牛,九品海马.
  明清官员所用补子都是以方补的形式出现的,与明代相比,清代的补子相对较小,前后成对,但前片一般是对开的,后片则一整片,主要原因是清代补服为外褂,形制是对襟的原因.   在明清两代,受过诰封的命妇(一般为官吏的母亲及妻子)也备有补服.她们所用的补子纹样以其丈夫或儿子的官品为准.女补的尺寸比男补要小.凡武职官员的妻、母,则不用兽纹补,也和文官家属一样,用禽纹补,意思是女子以闲雅为美,不必尚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