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诘 复沓 互文 顶针 珠联 博喻 倒喻都是什么修辞手法,举例说明一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2 20:25:23
反诘 复沓 互文 顶针 珠联 博喻 倒喻都是什么修辞手法,举例说明一下

反诘 复沓 互文 顶针 珠联 博喻 倒喻都是什么修辞手法,举例说明一下
反诘 复沓 互文 顶针 珠联 博喻 倒喻都是什么修辞手法,举例说明一下

反诘 复沓 互文 顶针 珠联 博喻 倒喻都是什么修辞手法,举例说明一下
1.反诘=反问
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他的好处是:可以把感情表达得更强烈,突出想要表达的感情,与叙述等修辞手法相比,更加有起伏,让文章出彩.在论文中常用,一般用难道……我怎能……开头
例如:难道动物就不能做人类的老师吗?
我怎能忘记你对我那深深的情谊呢?
2.复沓,又叫重章、重言、复辞、重复,是重复使用同一词语、句子或句群.
运用复沓,可以加强语势,抒发强烈的感情,表达深刻的思想,分清文章的脉络、层次,增强语言节奏感.
举例:
早晨被一个小蝇子在脸上爬来爬去爬醒,赶开,又来;赶开,又来;而且一定要在脸上一定的地方爬……
反复写苍蝇“赶开,又来”,生动准确地写出了苍蝇的可恶讨厌,缠住不放的特点.突出了我对苍蝇极端厌恶,又无法摆脱的感情.
3.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文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有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 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在语文教材古诗文中,有数十处,这类句子句法关系特殊,文字上只交代一方,而意义彼此互见.我们理解它时,要瞻前顾后,不能偏执任何一端,把它割裂开来理解.只有如此,才能正确地、完整地、不片面 地掌握这类句子的真正意思.概括起来,互文一般有四类(常见的有两类).一、单句互文(即在一个句子中的互文)
所谓单句互文,即在同一句子中前后两个词语在意义上交错渗透、补充.例如:
例如: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
我们应理解为:烟雾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月光笼罩着沙也笼罩着寒水.如将此句 作:“烟雾笼罩着寒水,月光笼罩着沙”理解,那就大错而特错了,怎么也讲不通意思.
二、 对句互文 (也叫互文相补)
对句互文就是对(下)句里含有出(上)句已经出现的词,出(上)句里含有对(下) 句将要出现的词,对句出句的意义相互补充说明.例如现行教材里的:
如: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木兰诗》)
这也是一个互文句,完整的意思是“开我东阁门,坐我东阁床;开我西阁门,坐我西阁床.”这一句写出了木兰从军十二年后凯旋归来时看到旧物的那种久违重见时的喜悦与激动.
4.顶针
用上句结尾的词语作下句的开头,前后顶接,蝉联而下,促使语气衔接.又称联珠、蝉联、连环.例如:
月光光,照地堂;年卅晚,摘槟榔;槟榔香,买子姜;子姜辣……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5.珠联这个修辞还未曾有听,不过感觉类似于汉语短语构成中的并列短语.珠联璧合,花好月圆
6.博喻 ,一种修辞手法,就是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又叫连比.博喻不同于明喻、暗喻、借喻等等各种比喻,博喻运用得当,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运用博喻能加强语意,增添气势.博喻能将事物的特征或事物的内涵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现出来,这是其他类型的比喻所无法达到的.它的特点是连续性.
如: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春》)   上例中,用“牛毛”喻春雨的细密,人们不是常说“牛毛细雨”吗;用“花针”喻春雨的晶莹透亮;用“细丝”喻春雨的轻柔.三个喻体合起来,写出了春雨的多、柔、细、密的特点.
7.一般比喻是本体在前,喻体在后.倒喻是本体和喻体次序颠倒的一种比喻.这种比喻有的是明喻,但更多的是暗喻.因为是喻体在前,本体在后,所以叫做倒喻.
例如:上海人叫小瘪三的那批角色,也很像我们的党八股,干瘪得很,样子十分难看.(毛泽东《反对党八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