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赤壁之战是借东风不是借西南北风?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8 06:36:32
为什么赤壁之战是借东风不是借西南北风?

为什么赤壁之战是借东风不是借西南北风?
为什么赤壁之战是借东风不是借西南北风?

为什么赤壁之战是借东风不是借西南北风?
“七星坛上卧龙登,一夜东风江水腾,不是孔明施妙计,周郎安得逞才能?”这段出自《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七星坛诸葛祭风,三江口周瑜纵火”中的诗句,虽然写得并不怎么好,但却迷惑了成千上万的中国老百姓,以为诸葛孔明果有“借东风”之能,不知不觉间步入了一个误区——
  赤壁之战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东汉末年,曹操在统一北方以后,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率兵二十余万南下,孙权和刘备联军五万,共同抵抗.曹兵进到赤壁,小战失利,退驻江北,与孙刘联军隔江对峙.孙刘联军利用曹军远来疲惫,疾疫流行,不习水战,后方又不稳定等弱点,用火攻击败曹操水师.
  赤壁之战虽然已经过去了近两千年,火攻破曹也已成了千古之定论,但关于火攻的某些细节却一直似是而非.
  遍阅正史诸葛亮借东风说无记载
  借东风一说,于严肃的正史并无记载.我们先来看看《三国志·蜀·诸葛亮传》,该书是这样叙及这个时期的诸葛亮的:“先主至于夏口.亮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时权拥军在柴桑,观望成败.亮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据有江东.刘豫州亦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权大悦.即遣周瑜、程普、鲁肃等率水军三万,随亮诣先主,并力拒曹公.曹公败于赤壁.引军归邺,先主遂收江南,以亮为军师中郎将.”
  《三国志·吴·周瑜鲁肃吕蒙传》中叙及此事时说:“时刘备为曹公所破,欲引南渡江,与鲁肃遇于当阳.遂共图计,因进驻夏口,遣诸葛亮诣权.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降.又预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涨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
  《三国志·吴·黄盖传》中叙及此事时用的是:“建安中,(盖)随周瑜拒曹公于赤壁.建策火攻,语在瑜传.”
  《三国志·魏·武帝纪》中叙及此事时,写道:“(建安)十三年春正月,公还邺,作玄武池以肄舟师.汉罢三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夏六月,以公为丞相.秋七月,公南征刘表.八月表卒,其子琮代屯襄阳,刘备屯樊.九月,公到新野,琮遂降,备走夏口.公进军江陵.下令荆州吏民与之更始.乃论荆州服从之功,侯者十五人.以刘表大将文聘为江夏太守,使统本兵.引用荆州名士韩嵩、邓义等.益州牧刘璋始受征役,遣兵给军.十二月孙权为备攻合肥,公自江陵征备,至巴丘遣张宪救合肥.权闻宪至乃走.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六十五,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条下叙及此事时说:“刘备在樊口,日遣逻吏于水次侯望权军.吏望见瑜船,驰往白备,备遣人慰劳之.瑜曰:“有军任,不可得委署;偿能屈威,诚副其所望.’备乃乘单舸往见瑜曰:‘今拒曹公,深为得计.战卒有几?’瑜曰:‘三万人.’备曰:‘恨少.’ 瑜曰:‘此自足用,豫州但观瑜破之.’备欲呼鲁肃等共会语,瑜曰:‘受命不得妄委署;若欲见子敬,可别过之.’备深愧喜.进,与操遇于赤壁.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预备走舸,系于其尾.先以书遗操,诈云欲降.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指言盖降.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列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北军大坏.”
  这些严肃的正史,没有一家言及诸葛亮仗剑作法,借来东风,帮助周瑜纵火破曹之事.更没有“都督若要东南风,可于南屏山建一台,名曰七星坛,高九尺,作三层,用一百二十人手执旗幡围绕.亮于台上作法,借三日三夜东南大风,助都督用兵”(《三国演义》语)一说.
  赤壁之风自何来
  在中国地理图册中,至少有两个赤壁: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唐代大诗人李白笔下的这个赤壁,位于湖北省蒲圻县西北三十公里处的长江南岸(实为东南岸).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宋代大词人苏东坡笔下的赤壁,位于湖北黄冈县城西北的长江南岸.
  据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郦道元考证,李白笔下的赤壁(蒲圻赤壁)才是真的“周郎赤壁”.
  到过蒲圻赤壁的人或者虽没有到过、但从地图上神游过那里的人,差不多都会发现,长江在这里一反东西走向,而呈西南、东北走向,所以,当时的人才称周瑜统军所在的一方为江东.
  赤壁之战爆发于何时,一般的工具书如《辞海》只是笼统地说它发生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三国志·蜀·诸葛亮传》、《三国志·吴·周瑜鲁肃吕蒙传》等书亦未载明具体时间.这也难怪,因为诸葛、周二人虽然在后世的小说者流的笔下被吹得神乎其神,但他们毕竟是臣而非君,所以,只能入“传”不能入“纪”.换言之,关于他们的传记只能宜略不宜详,好在当事人中还有一个曹操,他生前虽未称皇,死后却被追封为帝,查他的本纪,我们发现,赤壁之战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十二月(司马光《资治通鉴》认为是十月),正属冬季.
  我们知道,湖北省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这种气候四季变化明显:春季阴晴不定、夏季湿热、秋高气爽、冬季干寒.有人根据“我国东邻太平洋,在夏季,因大陆气温高于海洋,低层气压相对较低,风由海洋吹向大陆,形成湿热的东南季风.在冬季,因大陆气温低于海洋,气压相对较高,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形成干冷的西北季风”这种说法,认为发生于冬季的赤壁之战不可能刮东南风.
  这种说法粗看起来不是没有道理,但它概括的却只是通例,而非变例.据气象学专家们说,倘若冬季气候转暖,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带的蒲圻一带是完全有可能刮几场东南风的,即使在隆冬十二月.而据《后汉书·五行志》记载,建安十三年这一年十月“日有食之”——出现了日蚀,天气十分反常.而且瘟疫流行——正是所谓夏季不热,冬季不冷,来自东南沿海一带的副热带高压逐渐增强北上,形成了这一年特有的冬季常刮东南风的奇观.这也是曹军不能挥得胜之师渡江南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明晓了这些,我们也就能够搞清楚赤壁之战的风所自何来了.
  有一位文学评论家评价《三国演义》时说过这样两句话,《三国演义》写刘备之仁近似伪,状诸葛亮之才则如妖.这话是很有见地的.说诸葛亮能够 “借”来东风,这不是对他的美化,实质上是对他的妖化和神化.
  我们走出“赤壁之战,孔明借东风”这一误区并不是对诸葛亮形象的贬低,而实在是对他的爱护,还他以历史的本来面目,同时,也是为了使许多迷信 “人定胜天”——不尊重客观规律的人搞清楚,人是只能适应自然的规律,而不能“夺天地之造化”的,从而免上那些打着“科学”的旗号,拿着“古已有之”的 “经典”四处招摇撞骗的骗子们的当.

为什么赤壁之战是借东风不是借西南北风? 赤壁之战TD怎么借东风? 怎么看出河的流向.答案是西南向东北.为什么不是东北至西南? 1.赤壁之战,诸葛亮“借东风”前为什么要访问渔民?2.曹军为什么要将战船连起来? 引发赤壁之战的原因是什么?诸葛亮借东风是真是假?大乔,小乔是不是也是引发赤壁之战的原因之一? 关于草船借箭与借东风请问在赤壁之战中,这两个故事的先后顺序是怎样的? 有没有孔明借东风的读后感(孔明借东风是不是赤壁之战?) 小学语文课本《赤壁之战》的三个成语不是《草船借箭》,是《赤壁之战》里的三个成语. 关于诸葛亮借东风赤壁之战发生在阴历的十一月,按一般规律,在十一月的时候,中国盛行的是西北风,可为什么会挂起东南风呢?是不是真的像《三国演义》中描写的那样,是诸葛亮在七星祭坛上 赤壁之战双方死亡分别是多少人是分别不是总合 诸葛亮是怎么借东风的? 广州增城夏季为什么会经常吹北风并不是说所有时间都会吹北风,只是大多数时间都吹北风. 为什么会发生赤壁之战 横断山脉是南-北走向还是东北-西南走向为什麼不是东北-西南 冬天为什么吹北风? 北风为什么那么冷? 为什么北风指冬天,而东风是春天? 三国孔明借东风之说想问一下在三国时期,赤壁之战中,孔明借东风给孙权,从而破了曹操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