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怎样构成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8 04:17:07
眼睛是怎样构成的?

眼睛是怎样构成的?
眼睛是怎样构成的?

眼睛是怎样构成的?
从剖面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到,眼球是由有三层结构的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两大部分构成的.
眼球壁从外到里的三层结构依将为外膜、中膜和内膜.
外膜的前部为小部,即为透明的角膜,其后部为大部,为不透明的、呈瓷白色的巩膜,两者相连接的地方称为角膜缘.
前部透明的角膜是外界光线进入眼内的一道窗户,具有相当强的屈折光线使之聚焦的功能.分布到角膜的神经纤维非常丰富,感觉极为敏感.透明的角膜与不透明的巩膜两者共同特点为组织坚韧,能起到维持眼球形状和保护眼内组织的作用.
中膜位于眼球壁的中层,居于角膜和巩膜之内,从眼球的剖面上看,此层呈现十分明显的黑褐色,具有大量的血管和色素,从前至后又再分为三个部分,分别称为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
中膜的最前面是一呈圆盘形状的薄膜,中央有一直径大小可随光线亮度变化的圆孔,这就是大家所熟知的瞳孔.虹膜组织内有调节瞳孔大小的肌肉,即瞳孔括约肌和瞳孔开大肌,这两者分别由副交感的动眼神经和交感神经所支配,两者的协调维持着瞳孔大小的相对稳定,通过瞳孔直径大小的变化,可使到达视网膜上的光线亮度保持适宜、稳定的水平.
中膜的中间部分为三角形的睫状体,其内有两个重要的结构,一为产生房水的睫状突;另一为有调节功能的睫状肌.睫状肌由副交感的动眼神经支配,它的调节功能是人们进行近距离阅读和从事作业者所必需的.
中膜的后部是范围较大的、呈黑褐色的薄层组织,叫脉络膜.膜内血管网络丰富,为眼球内的组织提供充足的营养,所含的大量浓密的黑色素,能有效地遮挡住从眼球外各个方向散射来的光线,免除了对视网膜聚焦成像的干扰,保证了神觉的质量.
内膜为眼球壁最内的一层透明的薄膜组织,紧贴在脉络膜的内面,称为视网膜.这薄薄的一层膜,包含有10层之多的微细结构,其中有能感光的视细胞,视细胞感受光线的刺激后发生光化学变化,就像照相机内的胶卷暴光一样,视细胞发生的光化学变化随之转变为生物电流,经视神经传导到大脑的视觉中枢,产生了视觉.视细胞又可分为锥细胞和杆细胞两种:锥细胞主要集中分布于网膜的黄斑部,在明亮的光线下,具有很高的视敏锐度和分辨率,并有颜色感觉的功能,眼睛视力的强弱,五彩缤纷的感受,都是锥细胞功能的反映;杆细胞分布在黄斑部以外的视网膜,在暗弱光线下具有感光功能,视敏锐度及分辨率低,无色觉能力,眼的视野范围、余光,都是杆细胞功能的体现.两种细胞功能上的相辅相成,使眼具有完善的、立体的视觉功能.
整个眼球除了较薄的眼球壁以外,绝大部分是眼球内容物.
眼球内容物自前向后分别为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角膜后面有一空间,称为前房,内有透明的水样液体,眼球一切开,溢出来的清澈液体就是房水.由睫状突产生的房水,首先进入虹膜后面的后房内,经过瞳孔后流入前房内,然后经前房角进入一细小的排出细管排到眼球外,此细管深居于角膜缘组织内,也称为施氏管.房水一面不断地生成,一面不断地排出,这样,前房内的房水量保持着动态平衡.房淼具有营养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的功能,并可维持眼内的一定压力(即眼压),使眼球得以保持比较恒定的、近似圆球的形状.
房水之后的眼球内容物为晶状物,晶状体是一个双面凸的透明体,中间厚、边缘薄,就像一个放大镜一样.晶状体藉许多纤细的悬韧帯固定于睫状体上.晶状体具有屈折光线的作用,由于其质地具有一定的弹性,可发生凸度的改变,因此,晶状体的屈折力可发生变化.前述的调节作用就是通过睫状肌的收缩,引起晶状体凸度的增加,增大屈折能力,看清近距离的物体.人到45岁前后,近处视物不清,发生老视,就是因为晶状体凸度改变和睫状肌肌力的减弱,引起调节作用减退的结果.
在晶状体之后的大部分眼球内容物为类似鸡蛋清的透明胶体,此为玻璃体.主要起到填充眼球和支撑视网膜的作用.
可以看出,眼球内容物的三部分,连同前部外膜的角膜,这四者的共同特点为透明,没有血管,是外界光线进入眼内的通道,通过此通道,光线发生屈折,聚焦成像于视网膜上,因此,也将此称为眼的屈光系统.
眼球的后部有一绳索样物,这是视神经.视网膜在感光时发生的生物电流,就是通过这一电缆样的视神经传送到大脑枕叶的视觉中枢的.
这样看来,将眼球比作一台照相机,不是没有道理的.
眼的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这一完全透明的、有屈折光线能力的屈光系统,无异于照相机的组合镜头,位于虹膜中央的、随外界光线强弱而直径大小可变的瞳孔相当于照相机的光圈,由睫状肌和晶状体共同组成的调节作用犹如照相机的焦点距离的调节,具有感光功能的视网膜好比是涂有感光材料的胶片,巩膜和脉络膜相当于照相机的外壳和暗腔.
综上所述,这小小的眼球是一个结构甚为精微、功能极其复杂的感觉器官.正因为如此,眼球上的任何部位发生病变和损害,哪怕是很轻微、细小,也可能引起明显的视觉功能障碍,甚至完全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