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故里究竟在哪里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8 06:46:44
老子故里究竟在哪里

老子故里究竟在哪里
老子故里究竟在哪里

老子故里究竟在哪里
王国银 两千多年前,西汉司马迁著《史记》为道家人物老子写了传记——《老子韩非子列传》.在今天看来,这篇传记其实是写的很不成功的.短短四百余字的老子传记,全是他搜集来的关于老子的资料,未加考证和核实,统统堆在那里.他的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苦煞了后人,至今让后人争论不休.但是我们不能求全责备于古人,那个时代能够写成那么一本书就已经很了不起,何况他还给我们留下了关于老子的研究资料,因此我们还是应该感谢他.关于老子故里,司马迁究竟是怎么说的?国家古籍图书馆现存最古版本——宋代刻本《史记》是这么说的:“老子者,楚鄀县厉乡曲仁里人也”.笔者在《破解老子之谜》、《关于老子研究的几个问题》等文中对“楚鄀县”作了详细考证,认为“楚鄀县”就是今湖北荆门.这个观点已经得到学术界大多数人的认可,笔者也不想在此再作赘述.但是,厉乡在哪里?老子真正的故里究竟在哪里?目前,在学术界,恐怕没有人能够真正说得清楚.要弄清楚“厉乡”在哪里,首先要对“厉”字作一番考证.“厉”,本是一个象形字,上部为“厂”,“厂”字在古文字里像“人”形,下部的“万”并不是“万岁”的“万”字,而是“火”的象形字.“厉”字的这种组合,其原意是把人放在火上烤,其本字应该读作lie,四声,其音意皆通今天的“烈”字.所以古代有一种刑罚叫做“厉刑”,就是把犯人放在火上烤.这在《说文解字》、《辞海》等书里面是查不到的,是笔者通过对古文字研究得出的结论.现在单纯依靠书本做学问的人是弄不懂的.湖北省随州市有一个厉山镇,直到今天,当地人都把它叫作厉(烈)山镇.他们的这种叫法,说明了我的研究是正确的,也说明随州确实是一个人文底蕴非常深厚的地方.搞清楚了古人是将“厉”读作“烈”之后,我们再来看“厉乡”是怎么回事.厉乡,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烈乡”.“烈乡”其实是烈山氏——神农氏炎帝的故乡.因为神农炎帝发明了烧山垦田,开启了我国古代的农业文明,后人为了纪念他,把他又称作“烈山氏”,或“厉山氏”.“烈山氏”神农炎帝的家乡在湖北省随州市的殷店镇,西周时期,这一带称作“厉国”,其实本意就是“烈国”.厉国是神农炎帝建立的国家.在上古时期,中原黄河流域的轩辕氏黄帝,和汉江流域的烈山氏炎帝,共同创造了华夏的农耕文明,所以今天我们中国人仍称自己为炎黄子孙.东周时期,礼崩乐坏,群雄并起.南方的楚国在楚灵王时期非常强大,它兼并了汉江以西的若国、权国之后,把目光放到了汉东.公元前538年,楚灵王攻下厉国——一个有着古老文明的国度.楚国当时对攻下的小国有两种政策——“或县之”、“或迁之”.对于“若国”、“权国”采取的是“县之”,而对“厉国”则采取了“迁之”的办法——把“厉国”改称“厉乡”,迁到了若县境内,宗族公庙一起迁.这个两千五百几十年前迁到若县的“厉乡”,直到今天依然存在,就是今天的乐乡!“厉乡”,或者说“烈乡”怎么变成了“乐乡”呢?这是因为,在东汉毕昇发明活字印刷之前,我国的语言和文字的对应其实是不固定的,我国的历史以及人名地名等等也是口口相传的.传来传去,到后来文字予以固定时,“厉乡”(烈乡)就写成了“乐乡”.而原本姓“厉”(烈)的厉乡族人却写成了姓赖!这就是今天乐乡关以西、石桥驿一带赖姓族人得姓以及乐乡得名的由来.所以,司马迁所说的老子的家乡——“厉乡”,就在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石桥驿镇.老子本姓“厉”,读作“lie”,四声,为“李耳”两字连读,后人误把其姓的读音“李耳”当成其姓和名,司马迁老先生也未加考证,便把其搜集到的所有关于老子的资料一起写进传里.由此,造成两千多年关于老子故里以及其人的纷争不休!所以,老子其实是神农炎帝之后裔.其《道德经》、《太一生水》就是他对其先辈——炎帝以来我国古代农业文明的一个哲学总结,其哲学思想可以用十六个字概括,即“阴阳相生,四季相随,顺其自然,无为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