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财政税收论文 > 教育资讯

财政税收论文:论避税行为的无效性及非法性[1]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6 10:29:44 财政税收论文
财政税收论文:论避税行为的无效性及非法性[1]
财政税收论文:论避税行为的无效性及非法性[1]财政税收论文
【免费论文网 - 财政税收论文】
关键字:避税 无效 为的 非法性
 一、关于避税概念的模糊认识 对于避税概念的模糊认识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将避税与税收筹划相等同。这种观点认为避税和税收筹划具有相似的特征,即合法性,避税和税收筹划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正如一枚硬币有正反两面一样,避税指向的行为就是税收筹划行为,只不过税收筹划是从纳税人角度进行的界定,侧重点在于减轻税收负担,而避税则是从政府角度定义,侧重点在于回避纳税义务。(2)将避税与节税等同起来。这种观点认为,避税意为在税法规定的范围内,当存在多种纳税选择时,纳税人以税收负担最低的方式处理商业或财务事项,又称节税。(3)将避税区分为合法避税与非法避税。这种观点认为,以某一国家是否承认纳税人有权进行减轻纳税义务的选择为标准,避税实际上分为合法避税与非法避税或正当避税与非正当避税,但该观点又同时认为在合法避税与非法避税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因而纳税人常常无法对这两者作出区分。 笔者认为,正是基于以上对避税概念的模糊认识,导致了实践中对反避税工作思想认识的不统一,致使开展反避税工作的阻力大、效率低。对避税概念的认识不能脱离实践中税务机关对避税行为的态度与看法。毫无疑问,税务机关专门成立反避税部门,抽调专业人员进行反避税工作,其所针对的避税行为是指非正当避税,正当避税行为不能成为税务机关反避税工作所指向的对象,因此,税务机关所指的避税行为就是不正当避税。在理论界也大都从贬义的角度探讨避税行为,例如,国际财政文献局1988年出版的《国际税收词汇》中作如下解释:“避税一词,指以合法手段减少其纳税义务,通常含有贬义。例如,该词常用以描述个人或企业,通过精心安排,利用税法的漏洞、特点或其他不足之处来钻营取巧,以达到避税的目的。”还有些国家将避税与偷税相等同,如澳大利亚,该国《所得税征收法》第231条规定:“通过恶意的行为,通过不履行或疏忽纳税义务,通过欺诈或诡计来避免纳税,均属违法行为。”综上,对避税概念的认定,应摒弃正当避税或合法避税之说,避税就是指不当避税,而对那些符合税法规定和旨在减轻税负的行为,则以节税或税收筹划概括。 对于避税与节税或税收筹划之间的区分,应在立法上明确其标准。笔者认为,避税与节税或税收筹划都是能导致税负减轻的行为安排,但是,避税是通过异常的、不合理的行为安排,使得国家本应获得的税收利益落空;而节税或税收筹划则是以一种通常合理的行为安排,以获得国家明示或默示地让于的税收利益。对于纳税人的行为安排是否合理、正常,需以一个社会上的一般人在相同情况下的一般观察为标准。当某一行为安排,以社会上一般人的观察认为是合理的或正常的,且行为安排的结果是取得了国家明示或默示地让于的税收利益,则这一安排是税收筹划或节税行为;反之,如以社会上的一般人的一般观察,认为是不正常的,且行为安排的结果导致了国家本应取得的税收利益落空,则为避税行为。笔者建议,在税收立法上应确立行为方式是否合理,行为结果是导致国家税收落空还是取得国家明示或默示地让于的税收利益这二者为标准来区分避税与节税或税收筹划,并同时以非排他性的列举,如转让定价是避税行为等,来区分避税与节税或税收筹划。 二、关于避税行为性质的错误观念 关于避税行为的性质大体上有以下几种观点:(1)合法说。这种观点认为从税收法定主义原则出发,在法律没有明确界定的情况下,避税应被认为是合法行为。(2)脱法说。该观点认为,避税既非非法行为也非合法行为,而是一种脱法行为。所谓脱法行为,是指行为虽抵触法律目的,但在法律上却无法加以适用的情形。或者有学者表述为“即使不承认避税是合法的,是受法律保护的经济行为,但它肯定是不违法,不能受法律制裁的经济行为。”(3)违法说。该观点认为,避税虽形式合法,但实质违法,它违反了税法的宗旨,不符合量能课税的公平原则,有损税法的实质正义,因此应定性为违法,并予以法律制裁。以上三种观点,其中以脱法说居于主导地位。他们认为,如定性为合法,则无法解释对税法目的造成的实质违法性;定性为违法,则会使之与偷逃税混同,势必与税法奉行的税收法定主义有悖。笔者认为,这种脱法观点会使公众形成一种将避税行为当作灰色区域看待的趋向,从而助长避税行为的发生,这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中是有害的。 关于私法上行为对税法效果的联系与影响,北京大学刘剑文教授也曾经指出:税法的征税对象无外平行为、流转额、收益额或财产,而无论是其中的哪一种,都属于私法规范的对象,如果没有私法上的商品交易行为,以及基于这些行为而产生的营业利益及财产拥有,税法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综上,笔者认为,探讨避税行为的法律性质,应从私法领域着手。在私法上,私法行为依据是否能导致当事人预期的法律后果或当事人追求的法律后果为标准,分为有效行为、无效行为、可变更可撤销行为以及效力待定行为。无效的民事行财政税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