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社会学论文 > 教育资讯

社会学论文 :儒学道德精髓与媒体肩负的道德责任[1]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1 00:36:14 社会学论文
社会学论文 :儒学道德精髓与媒体肩负的道德责任[1]
社会学论文 :儒学道德精髓与媒体肩负的道德责任[1]社会学论文
【找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摘要】道德修养、忠恕之道、人文精神是儒学的道德修养的精髓,精神迷失、道德失范、常德缺位是当代人的道德迷惘的现象,媒体应该结合当代时代特征,借鉴儒学的道德精髓,承担传统道德教育的责任,发挥道德展现平台、道德讨论场所、舆论监督阵地、道德文化园地等作用,推进社会的道德建设。
  【关键词】儒学;道德精髓;道德迷惘;责任

在现代信息发达的时代,媒体也是一把双刃剑。媒体要求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前提下,满足人们新闻需求、提供信息交流平台、服务人民日常生活,但也有部分媒体走向娱乐化、媚俗化,如某些媒体上的算命广告、淫秽图片、黄色小说等,不胜枚举。广西某广播电台有一段时期就曾播出“夜半同居人”的广告,为夜晚的“都市不归人”在百无聊奈之际提供一个信息平台,进行陌生人之间的信息的模拟同居和手机聊天的夜生活,其中的内容可想而知。他们或因为精神世界空虚迷失或出于不道德目的,期望寻找感官的刺激和精神的慰籍。为了迎合这部分人的心态和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媒体便出现了低俗的内容和广告。如果媒体为这些人搭建一个信息平台,助长社会的不道德风气,忘记媒体应有的社会角色和肩负的社会责任,就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也有悖于新闻职业道德,更不利于社会发展。
媒体是文化传播的载体和通道。在当前的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教育中,媒体应该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在进行信息传播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对人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其中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学的道德精髓就是很好的教育内容和参考系数,对当前的思想道德修养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教育和实用价值。媒体在发挥道德教育作用时可以借鉴和吸取儒学道德精髓中适合时代需求的内容,继承和发扬我国优良的道德传统,形成思想道德教育的坚强阵地。
一、儒学的思想道德精髓
  儒学是中国春秋末期的孔子创立,至今有2500多年的历史。儒学在曲折中发展,经过历史的沉积和人民的选择,形成了其特有的思想精髓,并成为中国文化、思想的核心,尤其是儒学中的有关思想道德修养的观念,已经深深的植入到了中国人的思想深处,并通过各个方面表现出来。
(一)道德修养
儒学很注重对道德的修养,提出了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的“三纲八目”“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弃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礼记.大学》)这也就是要求显明和发扬人们的德性,教导人们革除自己身上的旧习而作新民,鼓励人们不断养性以达到善的最高境界;就是教人们接触事物,获得真知,诚实意志,端正心智,修养身性,以达到整齐家族,治理好国家,使天下太平的理想目标。这是因为儒学的真正的意义在于教导人们如何用有限的生命去争取、去创造无限的超越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孔子说:“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这样便可以超凡脱俗,达到心灵的高度净化,使个人超越自我,大彻大悟,使个体的道德理性得到高度升华。而这些要落实到现实中就要个体进行内省,重新思考人生,正确认识自我,正确对待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来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使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得到沟通。
(二)忠恕之道
  忠恕之道是儒学在处理人际关系问题上的两个基本原则。“忠”,是忠诚待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恕”,是指宽厚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这就是儒学倡导的“忠恕之道”,也就是推己及人的仁爱之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儒学要求人们在进行社会人际交往时候,注重对自我的节制、自责、自律;对他人要宽容,提倡诚恳坦率,反对虚伪的言行;主张在平等的基础上与他人和平相处,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并且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在家庭关系和伦理道德上,要求以道德观念调节和维系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与亲情,强调家庭内部情感的交流和沟通;要求在忠、孝、悌、节、义上努力,使家庭人员内部之间和人际交往之间和睦相处。
(三)人文精神
  儒学的人文精神表现在注重探讨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人性,人的价值,人的理想,理想人格的实现以及人的生死与自由等等。儒家对人的重视,在孔子“问人不问马”,的态度中得到了最好的体现,“天地之性人为贵”(《孝经.圣治》)一向为儒家所普遍坚持。而陆九渊的“天、地、人三才等耳,人岂可轻!人字又岂可轻!”则更是表达了儒家对人的自我价值的尊重和对人的地位的充分肯定。这些都体现了儒学的人文的关怀和以人为本的观念。
二、当代中国人的道德的迷惘和游社会学论文